• wéi
  • yu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ò gū wéi yuán

成语解释:觚:主;圜:圆。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成语出处:《汉书·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斵琱而为朴,号为罔漏吞舟之鱼。”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治理国家

繁体字形:破觚為圜

英文翻译:Break the Goblet

破觚为圜的意思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觚:1.古代一种盛酒器具。2.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简:操觚(指写文章)。3.棱角。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圜:[huán]见〖转圜〗。[yuán]同“”。

成语评论

破觚为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很有意思。觚(gū)是古代一种有棱角的酒器,而圜(yuán)就是圆形。字面意思是把方形的酒器磨成圆形的,比喻放弃严苛的规则,采取更圆融的处事方式。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原本用严格的打卡制度管理员工,后来发现大家效率反而低下,于是改成弹性工作制,结果团队积极性大增——这就是典型的“破觚为圜”。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破觚”不可?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必须练琴两小时,孩子却越来越抵触。后来家长改成每周完成三次自主练习,反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这说明当规则变成束缚时,适当的灵活性反而能解决问题。就像捏泥巴,太用力会碎,轻轻捧着反而能塑形。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管理场景吗?当然不是。比如社区垃圾分类政策,刚开始用罚款震慑居民,结果很多人偷偷乱扔。后来改为上门讲解分类技巧,还设置积分兑换奖品,参与率立刻提升。这种从“强制”到“引导”的转变,正是“破觚为圜”的智慧。关键在于找到规则与人性的平衡点,就像修剪树枝,既要修整形状,又不能伤到树的生命力。

我观察到很多人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比如工作中遇到流程卡壳,要么死守规章不敢变通,要么彻底推翻现有制度。其实“破觚为圜”更像是把方桌的四个角磨圆——既保留了桌子的实用性,又避免了磕碰的疼痛。就像手机系统更新,既不是完全抛弃旧版本,也不是固守原有设计,而是在迭代中优化体验。

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破觚”?有个简单的方法:当执行成本远超收益时。比如学校要求每份作业必须用特定格式打印,结果学生为调整页边距耗费大量时间。改成允许手写提交后,反而让学生更专注内容本身。这让我想起老木匠的智慧:好工具不该让使用者受伤,好规则不该让人忘记初衷。

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破觚为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就像城市规划,过去强调横平竖直的马路,现在开始设计环形交叉口和步行街区。不是否定秩序的价值,而是让秩序服务于人的真实需求。下次遇到僵化的问题时,不妨想想:这把“方形的尺子”,是不是可以打磨得更贴合现实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