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ǔ
  • rùn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ǔ rùn ér yǔ

成语解释: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成语出处: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从小事预测未来

繁体字形:礎潤而雨

英文翻译:recognize the whole through observation of the part

础润而雨的意思

础:1.垫在柱下的石礅:础石。2.事物的基底,根基:基础。

润:1.不干燥:湿润。2.加油或加水使不干燥:润肠。润润嗓子。3.细腻光滑;滋润:润泽。4.使有光泽;修饰:润色。5.利益;好处:利润。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础润而雨"这个成语啊,老张上周可真是活学活用了一把。那天他在院子里遛弯,突然蹲下来摸了摸台阶,扭头就跟隔壁老王说:"瞅瞅这台阶潮乎乎的,怕不是要下雨咯!"老王当时还笑他神神叨叨,结果两小时后真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故事可不就是"见微知著"的最好写照嘛?

不过咱们得好好想想,为啥古人会用"础润"来预测天气呢?说白了,这就是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啊!以前没天气预报,大家发现房基受潮时,说明空气中水分已经饱和,可不就是下雨的前兆么?就像现在咱们看到蚂蚁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一个道理。这种通过细节预判趋势的思维方式,放在今天职场里也照样管用——比如说项目进度表突然被频繁修改,明眼人立马就能嗅到风向要变的味儿。

话说回来,我总觉得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个现代人容易忽视的道理。您琢磨琢磨,现在大伙儿都急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谁还愿意花时间观察这些细微变化?前两天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跟我吐槽,说粉丝量涨得慢就想放弃。我反手就把"础润而雨"的故事甩给他:"您那账号互动率不是稳步提升吗?这不就是'础润'的信号?"结果人家坚持了俩月,还真等来了流量爆发期。

要我说啊,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教会咱们用动态眼光看问题。就像炒菜时锅边冒小泡就得准备翻面,职场上同事突然开始跨部门走动可能暗示组织调整。前两天公司里有个实习生,发现老板总往财务部跑,立马主动做了份成本分析报告,后来果然碰上预算改革,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础润而雨"么?

其实生活里处处藏着这样的预兆,关键看咱们有没有留心观察。就像我家楼下那棵老槐树,每年春天只要东边枝桠先发芽,准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这种代代相传的自然智慧,配上现代人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不就是如虎添翼?下次您要是发现什么不寻常的蛛丝马迹,不妨多琢磨两分钟,说不定就能抓住即将到来的"及时雨"呢。

础润而雨的造句

  1. 造句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 造句 础润而雨,从需求不明、物价太低、劳动市场饱和等迹象看来,通货尚未走出紧缩的低谷。
  3. 造句 础润而雨,凡事我们都要根据事物本身情况作事前准备。
  4. 造句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想着月末了,总要跟大伙儿说点什么。
  5. 造句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看来明天要有大风。
  6. 造句 山云蒸,柱础湿;伏苓掘,兔丝死,一家失熛,百家皆烧。(山中云雾蒸腾,柱子石墩湿润;伏苓被挖掘,兔丝草则枯死。一家失火,百家被烧;进谗者玩弄阴谋,百姓就暴尸荒野。)础润而雨的出处。刘安 
  7. 造句 党和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使国家强大并尽量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准,至于头发裙子之类的鸡零狗爪,不见得就能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由着老百姓的性子吧。
  8. 造句 有人说过,女友在你说话的时候不看你的眼睛,那你就要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