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ò
  • yàn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ò yàn míng rú

成语解释:硕:大;彦:有才学的人。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碩彦名儒

英文翻译:A famous scholar

硕彦名儒的意思

硕:[shuò]1.〔硕士〕学位名,高于“学士”。2.大:硕老。硕材。硕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硕壮。硕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shí]古同“”,形容坚固。

彦:古指有才学的人:硕彦。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儒:1.旧时泛指读书人:儒生。儒医。2.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专司礼仪的人。3.儒家:儒术。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转脱。

成语评论

硕彦名儒”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距离感?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古籍修复团队里,有位老先生能一眼辨认出破损竹简上的战国文字,还能把《论语》里的典故讲得像邻里家常。同事问他“为何不写本书赚名声”,他摆摆手说:“老祖宗的东西能传下去,比什么都强。”这种不求名利、专注学问的态度,不正是硕彦名儒的典型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硕彦名儒吗?看看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就知道了。他们三十年如一日守着洞窟,用数字化技术让千年壁画“活”过来。有位女研究员在黄沙里扎了根,笑着说:“壁画上的飞天在跳舞,我们做研究的也要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将深奥学问转化为大众能理解的形式,正是新时代硕彦名儒的担当。

最动人的故事发生在市井巷陌。杭州有位退休语文老师,把自家车库改成“国学角”,每周给孩子们讲《诗经》。有家长质疑:“背这些老古董有用吗?”老人指着墙上的书法作品说:“看这句‘桃之夭夭’,两千年前的人看到桃花盛开的心情,和今天孩子第一次见到樱花的惊喜,其实是一样的。”这种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智慧,谁说不是硕彦名儒的风范?

在这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真正的硕彦名儒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符号。他们可能是用短视频讲解《周易》的大学讲师,是把考古发现写成童话的博物馆员,甚至是坚持给留守儿童诵读经典的乡村教师。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如何让智慧的薪火照亮更多人的精神世界。当我们在公园里看见白发老者教孩童辨认碑帖拓片时,那弯腰示范的身影,或许就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文化注脚。

"硕彦名儒"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