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è què shí shí
成语解释:确切信实,的的确确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现在不但对于和平谈判毫无建树,而且确确实实地是在不断地节外生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加强语气等
繁体字形:確確實實
英文翻译:It's true
确:1.副词。坚定地;的确:确信不疑。确有其事。2.真实:千真万确。
确:1.副词。坚定地;的确:确信不疑。确有其事。2.真实:千真万确。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但很多人觉得它们“老掉牙”。究竟成语在现代生活中还有实用价值吗?举个简单的例子:朋友为了给工作报告“锦上添花”,熬夜做了20页动画特效,结果领导反而批评他“画蛇添足”。这里两个成语既点明了行为本质,又让批评变得委婉——这就是成语四两拨千斤的魅力。
有人问:“成语和流行语哪个更有生命力?”看看这个场景:同事A说“这个方案绝对稳了”,同事B接话“这叫水到渠成”。前者像汽水,刺激但短暂;后者如清茶,回甘持久。去年某手机品牌用“破釜沉舟”作为广告词,让科技产品瞬间有了历史厚重感——当流行语三个月就被遗忘时,两千年前的成语仍在创造商业价值。
或许你会疑惑:“死记硬背的成语怎么活学活用?”试着把“塞翁失马”放进现代职场:小张没竞聘成功部门经理,却因此躲过了后来的裁员潮。茶水间闲聊时,前辈拍拍他肩膀:“现在理解什么叫祸福相倚了吧?”这种用法既化解尴尬,又传递智慧,比直白的安慰更有温度。
我发现成语就像乐高积木,关键在于组合创新。上周帮孩子检查作业,他描写运动会用了“我们班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建议改成“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两个比喻都能表现紧张,但后者让文字突然有了蓄力的节奏感。这或许就是文化基因的力量——几个字就能唤醒集体记忆中的能量。
有个现象很有趣:年轻人开始用成语玩梗。游戏直播里,主播看着队友失误,故意拖长音调说“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这种反差幽默反而让古老词汇焕发新生。语言从来不是博物馆的展品,当我们在微信聊天框里打出“摸鱼一时爽”时,配上“玩物丧志”的表情包,传统智慧就这样悄然融入数字时代。
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试试用成语拆解。同事推诿责任时,一句“三个和尚没水喝”比指责更易引发共鸣;项目陷入僵局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叹能让团队会心一笑。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琥珀,依然能在现代生活的各个切面折射出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