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uì shī wàn duàn
成语解释: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林冲喝道:‘你这个害民强盗,我早晚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严厉的惩罚
繁体字形:碎尸萬段
英文翻译:into ten thousand pieces
碎:1.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碗摔碎了。2.使碎:碎石机。碎尸万段。3.零星;不完整:碎布。琐碎。4.絮烦;唠叨:嘴太碎。
尸:1.尸体,人或动物死后的身体。2.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段:1.时间、事物划分出的部分:阶段。地段。2.量词。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分成的若干部分:一段铁路。一段话。3.工矿企业中的一级行政单位:工段。机务段。4.段位,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九段棋手。
提到"碎尸万段"这个成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场景?是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恩怨,还是历史故事中的血雨腥风?这个成语本身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开语言的表象,展露出强烈的情感表达。
比如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得知镇关西欺压百姓时怒喝:"这等腌臜泼才,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这个例子中,成语传递的不是字面意义的暴力,而是用夸张手法表达对恶行的深恶痛绝。就像现代人说"气到爆炸"其实并不会真爆炸,成语的夸张性正是汉语表达的智慧所在。
有人会问:这么血腥的成语现代还能用吗?其实在特定语境下依然适用。比如职场剧中,主角发现商业间谍时咬牙道:"要是抓住那个内鬼,真该碎尸万段!"这里的"碎尸万段"已转化为对背叛行为的形象化谴责,与字面暴力无关。就像我们说"心里下着雨",没人会当真带伞接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古代语境特征。现代使用时需要把握分寸,避免在正式场合或敏感话题中误用。就像穿汉服逛街是文化传承,但穿去商务谈判可能不合适,语言表达同样讲究场合适配。
从语言发展角度看,"碎尸万段"这类成语正在经历语义弱化过程。就像"惊天地泣鬼神"现在多用于赞叹而非字面意义,这类表达逐渐演变为情感放大器。这提醒我们:理解成语要穿透字面看本质,就像欣赏水墨画要透过墨色看意境。
下次听到"碎尸万段"时,不妨想象这是古人发明的"情绪表情包"。它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解读可能。语言就像河流,成语是河床里的鹅卵石,经历时光冲刷愈发圆润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