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biǎn yú bāo
成语解释: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寓批评于表扬中
繁体字形:示貶于褒
英文翻译:Denounce in praise
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表示:告示。指示。显示。暗示。示意。示范。示威。示众。
贬:1.降低(封建时代多指官职,现代多指价值):贬黜。贬值。他曾被朝廷贬到边远地区做官。2.指出缺点,给予不好的评价(跟“褒”相对):他被贬得一无是处。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褒:1.赞扬;夸奖(跟“贬”相对):褒奖。褒扬。2.(衣服)肥大:褒衣博带(宽袍大带)。
生活中,我们是否遇到过“夸奖的话里藏着批评”的情况?比如朋友说“你做事真仔细,连文件夹都要按颜色分类”,表面赞美你的条理性,实则暗示效率不足。这种“用表扬包裹建议”的表达方式,正是“示贬于褒”的典型运用。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种说话方式?关键在于维护人际关系。直接批评可能引发抵触情绪,而包裹着糖衣的忠告更容易被接受。就像老师说“你的作文想象力很丰富”,如果紧跟着“如果能把标点符号用准就更好了”,既肯定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指出了改进方向。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示贬于褒是虚伪的表现吗?我认为要看使用场景和动机。当医生对患者说“恢复得比上次快多了,不过还是要少熬夜”,这种建立在关心基础上的含蓄提醒,反而比生硬说教更具温度。关键在于是否怀着善意,以及是否给出明确改进方向。
观察发现,这类表达在跨文化交流中尤为常见。就像商务谈判时说“贵司方案很有创意,我们可能需要更多数据支撑”,既认可对方努力,又婉转表达不认同。这种语言艺术既能守住底线,又为后续合作留有余地,体现东方文化特有的“留白”智慧。
在实际运用中,分寸感尤为重要。过度使用可能变成“绵里藏针”,完全不用又可能显得生硬。就像泡茶,茶叶与水的比例要恰到好处——七分赞美作茶底,三分建议作茶香,这样的表达才能既保留情面又传递信息,让沟通真正产生建设性价值。
语言就像河流,示贬于褒是其中一道迂回的支流。它教会我们:真诚的建议不一定要锋芒毕露,智慧的沟通可以像春雨般润物无声。当我们学会在恰当场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或许会发现,很多原本可能引发冲突的对话,都能找到更柔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