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ǐ yì lián chǐ
成语解释: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繁体字形:禮義亷恥
英文翻译:sense of propriety , justice , honesty and honour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廉:1.廉洁:清廉。廉耻。2.(价钱)低;便宜:低廉。价廉物美。3.姓。
耻:1.羞愧;羞愧的事:可耻。奇耻大辱。2.认为羞辱:不耻下问。
提到“礼义廉耻”,很多人觉得是老掉牙的词,但仔细想想,这些品质真的过时了吗?比如成语“礼贤下士”,说的是领导放下架子尊重人才。隔壁公司的张总每天中午和实习生一起排队吃食堂,有人问他:“您这样不累吗?”他摆摆手:“人心都是肉长的,真诚待人比摆架子管用多了。”你看,礼不是虚伪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再比如“见义勇为”这个成语,去年有个新闻特别火:快递小哥追了三条街帮老太太抓小偷,事后记者问他怕不怕报复,他挠挠头说:“当时哪想那么多?就觉得这事儿该管。”义气不是逞英雄,而是关键时刻的本能选择。现在总有人说“少管闲事”,可要是人人都这么想,地铁上老人摔倒还有人敢扶吗?
说到“廉洁奉公”,我有个当公务员的同学很有意思。过年时亲戚给他寄特产箱子里塞了红包,他连夜开车八十公里退回去。家里人都骂他死脑筋,他却说:“今天收个红包,明天就敢收金条,廉字一旦破个口子,整个人就像漏水的船。”这话糙理不糙,廉的本质不就是守住那条不能越界的红线吗?
最后看“知耻后勇”,这个成语在运动场上特别常见。还记得那个输掉比赛后加练到凌晨的乒乓球运动员吗?记者问他是不是觉得丢脸,他擦着汗笑:“丢脸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脸还装没事人。”耻感就像警报器,能让我们在跑偏时及时调头。现在流行“躺平文化”,但承认不足、奋起直追的勇气反而更珍贵了。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效率,这些老道理不会拖慢发展速度吗?”我倒觉得,越是快节奏的时代,越需要这些“刹车系统”。前几天看到个研究报告很有意思:诚信度高的企业,员工流失率比行业平均低40%。你看,守规矩不是束缚,反而是更聪明的生存策略。
说到底,礼义廉耻从来都不是挂在墙上的教条。邻居帮忙照看宠物时说的“应该的”,志愿者暴雨天维持秩序被淋湿的背影,便利店老板坚持十年不卖过期食品...这些生活碎片拼起来,不就是活生生的当代版“礼义廉耻”吗?它就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但真缺了才知道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