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ài
  • yuè
  • qu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ǐ huài yuè quē

成语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繁体字形:礼坏乐缺

英文翻译:Bad manners and bad music

礼坏乐缺的意思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坏:[huài]1.品质恶劣,有害:坏蛋。坏人。坏事。坏水。2.人体、东西受了损伤,被 毁: 破坏。败坏。3.质量差,不完美:这所房子不坏。4.表示程度深(用在动词后面):忙坏了。[pī]同“”。[pēi]土丘:“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péi]1.古同“”,用泥土涂塞空隙。2.古同“”,指屋的后墙。

乐:[lè]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2.乐于:乐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4.姓(与Yuè不同姓)。[yuè]1.音乐:奏乐。乐器。2.姓(与Lè不同姓)。[yào]1.爱好,喜爱: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缺:1.缺乏;短少:缺人。缺材料。庄稼缺肥缺水就长不好。2.残破;残缺:缺口。完满无缺。这本书缺了两页。3.该到而未到:缺勤。缺课。缺席。4.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出缺。肥缺。补一个缺。

成语评论

礼坏乐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形容社会规矩乱了套,大家不按常理出牌。比如朋友聚餐时,有人只顾刷手机不搭理旁人,场面冷到冰点——这就是“礼坏乐缺”的小缩影。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儿跟现代生活有啥关系?”其实它恰恰提醒我们,哪怕在快节奏的今天,基本的社交礼仪依然是润滑人际关系的关键。

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连象征性的“礼乐”都不遵守了,直接掀桌干仗。当时孔子痛心疾首,四处奔走想恢复周礼。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礼仪崩坏会引发连锁反应?答案很简单——规矩没了,信任就垮了;信任垮了,合作就难了。就像打牌不按规则出牌,谁还愿意跟你玩?

现代职场中也藏着“礼坏乐缺”的影子。比如同事开会总打断别人发言,或者邮件沟通连个称呼都没有,久而久之团队效率必然打折。有人可能反驳:“效率至上,搞那么多虚礼干嘛?”但换个角度看,一句“辛苦啦”或五分钟的认真倾听,往往能省下三小时扯皮的时间。礼仪本质上是降低沟通成本的工具,而不是繁文缛节。

我个人观察发现,越是压力大的环境,越容易催生“礼坏乐缺”。上个月小区电梯里遇见邻居搬家,满地的纸箱堵了通道,却没人留张说明纸条。这种小事看似无关痛痒,但累积起来就会让社区氛围变得冷漠。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与其抱怨世风日下,不如从主动帮人按电梯楼层开始,用具体行动一点点修补缺失的“礼乐”。

面对这种现象,有人担心传统礼仪是否过时。其实核心不在形式,而在本质。古代作揖变成今天的握手,书信演化为微信表情,只要传达尊重的内核不变,载体完全可以与时俱进。重要的是保持“心里有他人”的意识。就像开车时变道打灯,这个动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周围车辆预判你的行为——社会运转的逻辑,何尝不是如此?

最近看到个暖心例子:某网红面馆在收款码旁贴了张手写提示:“遇到困难的朋友可以免费吃碗面”。没有道德绑架,只有温柔共情。这种自发的善意约定,或许就是当代“礼乐”的新注解。它证明即便在物质至上的时代,人们依然渴望着、也创造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礼仪纽带。

"礼坏乐缺"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