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 tóu guǐ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怪模怪样。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9卷:“殊不知少间自都无主张,只见许多神头鬼面,一场没理会,此乃是大不实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神頭鬼靣
英文翻译:unpleasant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神头鬼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人装模作样、故弄玄虚,比如明明很普通的事非要搞得神神秘秘。举个例子:公司会议上,小王把一份简单的数据分析报告讲得像破解外星密码一样,又是画符又是比划,结果大家听得云里雾里——这就是典型的“神头鬼面”。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说话?”其实背后往往藏着两种心理:要么想显得自己很厉害,要么是怕别人发现真相。比如邻居张阿姨总爱吹嘘自己儿子“天赋异禀”,连喝口水都能喝出哲学,可实际上孩子就是个普通小学生。这种夸张的包装,反而容易让人失去信任。
不过话说回来,“神头鬼面”就一定不好吗?我倒觉得要看场合。比如朋友聚会上,老李故意用算命先生的口气说:“今夜紫微星动,诸位必有口福!”然后突然端出一盘烤鸡,反倒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这种带点幽默的“表演”,反而成了活跃气氛的小技巧。
生活中如何避免变成“神头鬼面”呢?关键在把握好“真实”和“趣味”的平衡。就像网红美食探店,有人把一碗牛肉面吹成“九天玄女下凡做的仙膳”,观众只会觉得假;但如果说“这汤头熬了八小时,喝一口能想起外婆的围裙”,既生动又不浮夸。真诚,永远比装神弄鬼更有感染力。
下次见到那些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人,不妨笑着提醒一句:“咱们说人话行不行?”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把平凡活出滋味,比故作高深更值得佩服。就像春天的雨、秋天的风,最自然的状态,往往最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