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ò
  • yíng
  • è
  • rě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ò yíng è rěn

成语解释:犹言罪恶累累。稔,喻积久。

成语出处:《周书·武帝纪》:“既祸盈恶稔,众叛亲离,不有一戎,何以大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繁体字形:禍盈惡稔

英文翻译:Misfortune befalls evil

祸盈恶稔的意思

祸: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盈:1.充满:充盈。丰盈。车马盈门。恶贯满盈。2.多出来;多余:盈余。盈利。3.姓。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稔:1.庄稼成熟:丰稔。2.年;一年:不及三稔而衰。3.熟悉(多指对人):素稔。稔知。

成语评论

祸盈恶稔”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祸”是灾祸,“盈”是满,“恶”是坏事,“稔”是成熟。合起来就是“坏事做尽,灾祸临头”。比如有人问:“历史上有没有人因为作恶太多自食其果?”当然有!唐朝的奸臣李林甫,靠陷害忠良上位,结果死后被抄家掘墓,连棺材都被劈开,百姓拍手称快。这就是典型的“祸盈恶稔”。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某公司高管长期造假账、压榨员工,表面上风光无限,结果突然被曝出巨额债务,公司股价崩盘,自己也被法律追责。这时候人们会说:“看吧,祸盈恶稔的结局总是逃不掉。”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罪有应得’而用这个成语?”因为“祸盈恶稔”更强调坏事积累到临界点的过程,就像水杯装满后溢出来一样。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其实藏着一条“暗线”——它暗示坏事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就像往气球里不断打气,总有一天会爆炸。比如有人习惯性撒谎,起初可能只是小事,但谎言越积越多,最后人际关系彻底破裂。这时候朋友可能会摇头叹气:“早提醒过你,祸都是自己一点点攒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质疑:“现代社会讲究包容,用这个词会不会太严厉?”我的看法是,成语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划清了底线。就像交通信号灯的红灯,不是用来限制自由,而是保护所有人。当看到有人突破道德或法律底线时,“祸盈恶稔”就像个警示牌,提醒我们:有些错误真的不能一犯再犯。

换个角度想,这个成语其实也在传递希望。它告诉我们,恶行的积累需要时间,而这段时间恰恰给了改正的机会。就像看到水杯快满时,及时停手就能避免溢出。比如某官员收受贿赂,如果能在第一次犯错后悬崖勒马,或许就能改写结局。这或许就是成语背后更深层的智慧——它不仅是批判,更是对人性向善的期许。

最后不妨思考:为什么两千年前的成语到今天依然适用?或许因为人性中的贪婪与侥幸始终存在。从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到现代金融诈骗,从古代酷吏到网络暴力,当人们看着新闻感叹“又是祸盈恶稔”时,这样的故事是否还在以新的形式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