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bào zhū luàn
成语解释:禁除暴行,诛杀叛乱
成语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打击犯罪
繁体字形:禁暴誅亂
英文翻译:No violence
禁:[jìn]1.明令取消;制止:严禁走私。2.拘押:监禁。3.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犯禁。违禁物品。4.皇帝的住处:宫禁。紫禁城。[jīn]1.受得住;耐(用):禁得起考验。这件衣服禁穿。2.忍住:不禁大笑。
暴:[bào]1.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病。暴怒。暴饮暴食。2.凶狠;残酷:暴徒。暴行。3.急躁:他的脾气很暴。4.姓。5.露出来;显露:暴露。自暴家丑。6.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pù]同“曝”。
诛:1.谴责:口诛笔伐。2.杀(有罪的人):害民者诛。3.要求:诛求无时。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禁暴诛乱”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很实用。比如某地治安混乱时,警方果断打击黑恶势力,抓捕犯罪分子,老百姓拍手称快——这就是“用行动制止暴力,用法律平定混乱”的典型例子。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强调“禁暴”和“诛乱”两个动作?其实就像治病要退烧消炎双管齐下,既要阻止暴力蔓延,也要根除混乱根源。
记得前几年有个社区物业不作为,垃圾堆积、车辆乱停导致邻里矛盾激化。后来居民自发成立管理小组,制定公约的同时挨家挨户沟通,三个月后环境焕然一新。这个过程中既有对违规停车的硬性约束(禁暴),又有建立长效机制的软性治理(诛乱),恰好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现代适用性。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武力色彩”的治理方式吗?其实现在说的“禁暴”更多是指依法打击犯罪,“诛乱”则是通过制度建设预防问题。就像网络诈骗猖獗时,既要抓捕诈骗团伙,更要完善反诈系统和提高民众防范意识。我始终认为,维护秩序不能只靠“堵”,更要学会“疏”,就像大禹治水的智慧。
看看国际维和部队的行动模式就很有意思。他们在战乱地区既要制止武装冲突(禁暴),又要帮助重建政府机构(诛乱)。去年联合国在非洲某国的维和案例显示,单纯收缴武器只能带来短暂平静,只有配合职业技能培训和地方选举,才能让和平真正扎根。这种系统性思维,正是这个古老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仅是治理智慧,更是解决问题的辩证法。就像处理家庭矛盾,既要及时制止争吵(禁暴),也要通过深入沟通消除误会(诛乱)。生活中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用这个思路拆解往往会豁然开朗。毕竟,治标更要治本,这才是“禁暴诛乱”穿越千年依然闪光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