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 qíng bié xù
成语解释: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成语出处:宋 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离别的情绪
繁体字形:離情别緒
英文翻译:swept away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罹”,遭受。6.古同“缡”,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绪:1.本指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端:端绪。头绪。千头万绪。2.残余:绪余。绪风。3.指心情、思想等:心绪。情绪。离情别绪。4.事业;功业:续未竟之绪。5.姓。
说到“离情别绪”,你可能会想到车站里紧紧相拥的亲人,或是毕业时抱着同学哭红眼的场景。这种情绪就像一碗加了糖的苦瓜汤——甜中带苦,苦里又有点回甘。比如用成语“依依不舍”造句:“她站在月台上,望着火车远去的方向,眼里满是依依不舍。”你看,四个字就把那种黏黏糊糊的牵挂感说透了。
为什么这些成语能精准戳中人心呢?其实古人早就把离别的各种姿态摸透了。“执手相看泪眼”是动作定格,“黯然销魂”是表情特写,而“劳燕分飞”直接给你看结局。就像用成语“别鹤孤鸾”造个句:“疫情让跨国情侣成了别鹤孤鸾,视频通话时总隔着十二小时的时差。”是不是瞬间有了画面感?
我发现现代人的离情别绪其实更复杂。以前“长亭送别”要酝酿好几天情绪,现在机场告别可能刚抹完眼泪,转头就收到对方“已落地”的微信。用成语“星离雨散”造句:“大学室友群渐渐变成星离雨散的状态,但谁生日时总会突然跳出红包雨。”这种既疏离又牵挂的状态,正是当代社交关系的缩影。
有个有趣现象:越是通讯发达,离别的情感浓度反而越高。就像用“阳关三叠”造句:“他反复修改送机时的告别词,活像在排练阳关三叠的古曲。”正因为知道随时能视频,当面告别才显得格外郑重。这种矛盾感,恰恰印证了人类情感的立体多面。
最后想说的是,离情别绪从来不是单色调。它可能是“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怅惘,也可能是“海内存知己”的豁达。下次遇到分别场景时,不妨细细品味其中层次——就像品茶时分辨前调中调后调,你会发现,原来牵挂的味道也能这么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