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ǐng
  • máo
  • zhàng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ǐng máo zhàng yuè

成语解释:秉:执持;旄:古代军旗;钺:掌权的兵器。比喻掌握军事大权

成语出处:《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掌军权

繁体字形:秉旄仗鉞

英文翻译:To fight with the axe

秉旄仗钺的意思

秉:1.拿着;握着:秉笔。秉烛。2.掌握;主持:秉政。3.古代容量单位,合16斛。4.姓。

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mào]古同“”,年老。

仗:1.兵器的总称:仪仗。明火执仗。2.拿着(兵器):仗剑。3.凭借;倚仗:狗仗人势。他仗着自己老子的势力欺负人。4.指战争或战斗:胜仗。败仗。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打好春耕生产这一仗。

钺: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成语评论

秉旄仗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钺”是类似斧头的兵器,整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手持旗帜和武器”,常用来形容掌握兵权或肩负重任的人。比如《三国演义》里,关羽镇守荆州时“秉旄仗钺”,既代表他统领军队的权力,也暗示他守护疆土的责任。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军事场景吗?当然不是!比如公司年会上,董事长提到:“市场环境复杂,我们需要有人‘秉旄仗钺’,带领团队突破困境。”这里既保留了“担当重任”的本意,又巧妙转化为现代职场语境,让成语焕发新活力。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值得关注?它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强调责任与能力的匹配。就像登山队长既要举旗指引方向(秉旄),又要携带工具应对险情(仗钺),缺一不可。我常想,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既会举旗也会用斧”的领导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生活中活用这个成语?试着用它描述那些“双肩挑”的角色。比如社区志愿者王阿姨,既要组织防疫宣传(秉旄),又要亲自配送物资(仗钺),这就是平凡人的“秉旄仗钺”。换个角度看,每个在家庭和职场间平衡的人,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执旗挥钺”?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让你用“秉旄仗钺”形容一个现代职业,你会选什么?教师?医生?还是程序员?关键不在于职业本身,而在于如何捕捉到那种“统筹全局与亲力亲为”并存的闪光点。语言就像工具箱,用得巧了,老成语也能擦出新火花。

"秉旄仗钺"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