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ū hòu suàn zhàng
成语解释:本指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行清算处理。
成语出处: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有些人可不这样看,死死抱住那点黑材料,准备秋后算账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伺机报复
繁体字形:秌后算賬
英文翻译:settle accounts with sb. afterwards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算:1.计算数目:珠算。笔算。心算。预算。能写会算。算了一笔账。2.计算进去:明天赛球算我一个。3.谋划;计划:失算。打算。盘算。暗算。算计。4.推测:我算他今天该动身了。5.认做;当做:他可以算一个好学生。你们挑剩下的都算我的。6.算数;承认有效力:他说的不算,还得你说。7.作罢;不再计较(后面跟“了”):算了,别说了。他不愿意就算了吧。8.表示比较起来最突出:我们班里,就算他年纪最小了。9.总算:最后算把这个问题弄懂了。10.姓。
账:1.财物出入的记录:记账。账目。2.账簿;记账的本子:一本账。3.债:欠账。还账。
说到“秋后算账”,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农民秋收后清点一年的收成,但它的比喻义更有意思——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总说‘秋后算账’而不是春天或夏天?”其实这里有个隐藏逻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尘埃落定”的时候,这时候算账既能看到结果,又能避免半途而废。比如同事间开玩笑说:“现在别急着甩锅,小心年底老板秋后算账”,说的就是等事情有结果再追责。
再看个生活场景:朋友聚会AA制时,总有人抢着说“我先垫付,回头再算”。结果三个月后真有人拿着账单群发消息:“上次烧烤人均83.6元,麻烦转账时备注姓名”。这算不算“秋后算账”的另类应用?这种带点幽默的用法,反而让尴尬的催账变得轻松不少。
有人可能会困惑:“秋后算账一定是负面的吗?”其实不然。比如社区组织垃圾分类评比,物业贴出公告:“每月积分累计,季度末统一兑换奖品”。这种“算账”反而充满期待感。关键要看算的是“旧账”还是“成果账”——前者让人紧张,后者却能激发动力。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互联网时代,“秋后算账”有了新玩法。比如自媒体博主常说的“先立个flag,年底打脸视频见”,本质上是用公开承诺倒逼执行力。这种主动设置的“算账机制”,把被动追责变成了自我成长的工具,反而比即时反馈更有效。
最后思考个实际问题:为什么人们总在事后追责?或许就像老农懂得等稻子成熟再收割,重要决策也需要时间验证。但要注意的是,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算不算账,而在于过程中及时调整。毕竟,秋收的丰硕,离不开春播时的细心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