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ín
  • chǔ
  •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n nǚ chǔ zhū

成语解释:比喻次要的东西胜过主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在于兹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秦女楚珠

英文翻译:Qin female Chu Zhu

秦女楚珠的意思

秦: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女:[nǚ]1.女性,女子,女人,妇女:女士。女工。男女平等。2.女儿:一儿一女。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ǔ]文言代词,你:女等。女将何往?

楚:1.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齐: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国名(?—前223)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为秦所灭。5.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51)。马殷建立。建都长沙,后为南唐所灭。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成语评论

秦女楚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来看。故事里的“秦女”指的是秦国女子,“楚珠”则是楚国的珠宝,字面意思是带着楚国的珠宝嫁到秦国。但实际想表达什么呢?咱们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为了参加面试,特意借了朋友的名牌西装,结果面试官反而觉得他不够自信。你看,这不就像“秦女楚珠”吗?过分依赖外在装饰,反而掩盖了真实价值。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揭示了一个矛盾现象——人们常把珍贵的东西放在不适合的环境里。比如用黄金打造锄头种地,虽然材料贵重,但工具本身失去了实用性。这种“错配”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闹笑话。

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装修新房吗?她坚持要在现代简约风格的客厅里摆个雕龙红木屏风,结果整个空间显得不伦不类。这种场景是不是特别贴合“秦女楚珠”的寓意?好东西放错地方,就像把海鱼养在沙漠里,再珍贵也活不下去。

为什么古人用婚姻做比喻?战国时期诸侯国文化差异巨大,就像现在跨省婚嫁要适应不同习俗。成语里的秦女带着家乡珍宝远嫁,表面看是体面,实则暗藏文化冲突。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用错场景的善意——好比给素食主义者送牛排优惠券,心意虽好却南辕北辙。

我个人观察到,现代人更容易陷入“楚珠困境”。比如求职时盲目堆砌证书,反而模糊了核心竞争力;网红餐厅用珍稀食材做创新菜,结果破坏原本风味。这提醒我们:匹配度比绝对价值更重要。就像穿衣服,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要看场合是否合适。

有个有趣现象:老一辈总爱存着舍不得用的好东西,最后放到过期。这种心理和“秦女楚珠”异曲同工——把珍贵事物封存起来,本质也是种资源错配。或许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物尽其用”的智慧,让每颗珍珠都能在合适的蚌壳里发光。

下次看到家长逼孩子学钢琴,而孩子真正热爱的是足球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教育不是把所谓的“珍宝”强加于人,而是帮孩子找到最适合绽放光彩的舞台。毕竟,楚国的珍珠在秦国可能只是装饰品,但在故乡楚国,说不定能成为传国之宝呢。

"秦女楚珠"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