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 huān jìn ài
成语解释:秦、晋: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当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姻,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欢晋爱”或称“秦晋之缘”。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亲近。亦作“秦晋之缘”。
成语出处:元·向贲《醉花阴》:“秦欢晋爱成吴越,料今生缘分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男女间
繁体字形:秦歡晉愛
英文翻译:alliance between the two families by marriage
秦: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欢:1.快乐;高兴:欢喜。欢乐。欢迎。欢送。欢呼。2.指所喜爱的人(多指情人):新欢。3.起劲;活跃:火着得很欢。雨越下越欢。文娱活动搞得挺欢。
晋: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被韩、赵、魏三家所灭。2.朝代名。1.(265—316)。司马炎灭魏后建立。建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为匈奴人刘聪所灭。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317—420),史称东晋。为刘裕所灭。西晋、东晋合称两晋。2.五代之一(936—946)。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为契丹所灭。3.山西的别称。4.进;升:晋见。晋级。
爱:1.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他爱上了一个姑娘。2.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3.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4.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5.姓。
“秦欢晋爱”到底是个啥成语?听起来像是古代两国联姻的故事?其实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频繁通婚的历史,本意是形容政治联姻带来的表面和谐,但后来逐渐演变成对婚姻美满的祝福。比如朋友结婚时,有人可能会说:“祝你们永结秦欢晋爱,携手共度人生”,这里就借用了“合作共赢”的隐喻。
有人问:这成语和现代人的婚姻观有关系吗?举个例子,电视剧里演两家企业联姻,男主女主从互相看不顺眼到真心相爱,弹幕可能飘过一句:“这不就是现代版秦欢晋爱嘛!”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利益结合”的原意,又加入了情感转变的现代解读。
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矛盾性——既包含现实考量,又寄托美好愿望。就像现在年轻人常说的“先婚后爱”,表面上看似功利的结合,实际上给感情发展创造了空间。不过要注意的是,真正的“秦欢晋爱”不应停留在利益交换层面,就像战国策里记载的秦晋联姻最终破裂,提醒我们关系想要长久,还得靠真心相待。
有个有趣的冷知识: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的青铜器铭文显示,当时的联姻契约里居然写着“若生异心,罚酒三坛”。这种将严肃盟约与生活情趣结合的智慧,或许正是“秦欢晋爱”能流传千年的原因。现在有些夫妻签订婚前协议时,不妨也学学古人,在条文中加点温暖的人情味。
说到实际应用,我倒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形容跨文化婚姻。比如中法夫妻开餐馆,把法式甜点与陕西油泼面结合,客人笑称这是“舌尖上的秦欢晋爱”。不同背景的碰撞融合,既保留各自特色又创造新价值,这或许能给当代人的关系相处带来启发。
最后留个小思考:当我们用“秦欢晋爱”祝福新人时,本质上是在祝愿什么?可能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希望双方能像古代盟国那样,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找到共同发展的平衡点。下次参加婚礼,不妨把这个成语背后的智慧也装进红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