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 qióng mài mǎ
成语解释: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成语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不得已而为之
繁体字形:秦瓊賣馬
英文翻译:Qin Qiong sells horses
秦: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琼:1.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琼浆。琼楼玉宇(华丽的房屋)。2.海南的别称。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秦琼卖马”这个成语源自隋唐故事,讲的是英雄秦琼穷困时被迫卖掉心爱的战马。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忍痛割舍珍贵的东西。比如有人问:“公司资金链断裂,老板把珍藏的古董都卖了,这算不算‘秦琼卖马’?”答案很直接:当然算!这时候的“卖马”已经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无奈中带着悲壮的选择。
有人可能会困惑:为什么非要用“卖马”来比喻?其实这里的“马”可以替换成任何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比如程序员删掉写了三个月的代码,艺术家烧掉不满意的画作,本质上都是“秦琼卖马”——他们放弃的不只是具体物件,更是投入的时间、情感和期待。就像朋友老张说的:“去年关掉经营十年的茶馆时,我感觉自己就是现代版秦琼,只不过卖的不是马,是青春。”
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我觉得是那种绝境中的尊严感。秦琼卖马时特意擦亮马鞍,和买家说“它曾随我征战沙场”,这种细节最能体现人物的风骨。当代职场中,见过太多人在裁员时把离职协议签得潇洒利落,临走还帮同事整理好交接文档,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擦亮马鞍”吗?逆境中的体面,往往比顺境时的风光更显品格。
有个有趣的对比:同样是放弃,为什么“秦琼卖马”比“砸锅卖铁”听起来更悲情?关键在“主动选择”与“被动承受”的区别。就像创业者王姐的经历:“疫情时我主动关停两家盈利门店保总部,员工都说这是‘壮士断腕’,其实我更觉得像秦琼卖马——明知会痛,但这是唯一出路。”这种清醒的取舍智慧,正是成语留给现代人的启示。
在快餐店听到邻桌对话:“我妈把结婚金镯子卖了给我交学费,我现在月薪两万准备给她买新的,这算逆袭吧?”这让我想到成语的新解读:秦琼卖马的故事从来不是终点。就像历史记载,秦琼后来重获宝马,如今的“卖马”时刻,或许正是为将来的东山再起埋下伏笔。每个咬牙割舍的当下,都可能藏着未来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