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é chéng dù
成语解释:指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成语出处:唐 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逾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绝;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风靡,积讹成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积訛成蠧
英文翻译:A bad tree makes a bad tree
积:1.积累;聚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院子里积了不少水。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捏积。这个孩子有积了。4.乘积的简称。
讹:1.错误。例:以讹传讹。2.讹诈:讹人。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蠹:1.蛀蚀器物的虫子:蠹虫。木蠹。书蠹。蠹鱼。2.蛀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积讹成蠹”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的意思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它指的是长期积累的错误或谣言,最终会像蛀虫一样腐蚀事物。比如,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总是忽略小错误,时间久了可能会酿成大问题——这不就是“积讹成蠹”的典型例子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小错误会变成大麻烦?”其实这和雪球效应很像。比如一台机器的螺丝松了,如果没人修理,其他零件会逐渐磨损;团队里如果有人总传递错误信息,久而久之整个团队的信任度都会下降。错误就像滚下山的雪球,刚开始很小,但越滚越快、越滚越大。
最近有个真实案例:某公司财务系统长期存在小数点录入误差,因为金额不大,员工都觉得“反正月底能平账”。结果三年后审计时,发现累计误差竟导致数百万元税款问题。这种案例让我想到,很多危机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累积过程。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建立“错误敏感度”。就像体检能发现早期病症,定期检查工作流程、及时澄清不确定的信息,能有效阻断错误的积累链。我曾在项目中推行“每日三分钟复盘会”,团队成员反馈这种即时纠错机制确实减少了后期返工。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具体事务,在信息传播中更显威力。现在社交平台上,一条未经核实的消息可能在转发中不断变形,最终变成完全失实的谣言。这提醒我们:面对信息时,既要警惕“第一次错误”,也要阻断“第一百次传播”。
最后想说的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与其担心“积讹成蠹”,不如主动培养及时修正的习惯。毕竟,及时修剪的树木才能长得挺拔,经常自检的人生才能走得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