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gǔ fáng jī
成语解释: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人家积谷本防饥,养子还徒被老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宾语;指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繁体字形:积谷防饑
英文翻译:store up grain against dearth
积:1.积累;聚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院子里积了不少水。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捏积。这个孩子有积了。4.乘积的简称。
谷:[gǔ]1.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峡谷。万丈深谷。2.谷类作物的总称。也特指粟:五谷。谷草。3.古代百谷的统称,即农作物的统称。4.〈方〉稻。也指稻的子实。[yù]见〔吐谷浑〕
防:1.防备:预防。防涝。以防万一。谨防假冒。对这种人可得防着点儿。2.防守;防御:国防。边防。海防。布防。3.堤;挡水的构筑物:堤防。4.姓。
饥:1.饿:饥餐渴饮。如饥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饥。
“积谷防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老派,但它的道理放到今天依然不过时。比如,小明每个月工资一到账,立刻把30%存进定期账户,朋友问他为啥这么“抠”,他笑着说:“这叫积谷防饥啊!万一哪天突然要换工作或者家里有事,手头有钱心不慌。”你看,存钱和存粮本质上都是同一种生存智慧。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社会这么稳定,真的需要‘防饥’吗?”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不是让人时刻焦虑,而是提倡一种“动态平衡”的思维方式。比如职场人利用周末学新技能,看起来像是“浪费时间”,但行业一旦变化,这些技能就成了“备选方案”。就像农民存粮不是为了天天吃陈米,而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最近听到个有意思的例子:某互联网公司要求每个项目组必须储备两个替代方案。刚开始员工抱怨“多此一举”,结果去年政策突变,他们靠着备选方案反而抢占了市场先机。这让我想到,真正的“积谷防饥”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创造选择空间。就像背包客的应急包,带的时候嫌重,关键时刻却能救命。
不过也有人质疑:过度准备会不会错失机会?这个问题其实暗含答案——关键在于“谷”存得是否聪明。就像智能手机的内存,既要留足空间应对突发任务,又不能因此放弃安装必备应用。现代版的“积谷”应该是有弹性的储备,比如建立多元收入渠道,既保持生活稳定,又不影响探索新可能。
有个现象很有趣:疫情期间,那些习惯囤干货的家庭反而过得从容。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物质储备,更是心理安全感的建立。就像老家邻居王婶常说:“冰箱里有冻肉,抽屉里有现金,晚上睡觉都踏实些。”这种朴素的智慧告诉我们,适度的“积谷”其实是给未来买的保险。
最后想说的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谷”的形式早已不限于实物。培养跨界能力、维护人际关系、保持身体健康,这些都是新时代的“粮食储备”。就像手机不能等到没电才充电,人生也需要在顺境时主动蓄能。毕竟,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知道自己永远有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