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ì
  • zhāng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ì dé zhāng wén

成语解释:秽:秽恶;秽德:丑恶的行为;彰:明显。丑恶的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穢惪彰聞

英文翻译:Bawdy

秽德彰闻的意思

秽:1.肮脏:秽土。污秽。2.丑恶:秽行。秽事。3.田中多草:芜秽。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彰:1.明显;显著:昭彰。欲盖弥彰。相得益彰。2.表彰;显扬:彰善瘅恶。3.姓。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成语评论

秽德彰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拆开看其实很简单。“秽德”指不光彩的品德,“彰闻”就是公开传播,合起来就是“坏名声传得人尽皆知”。比如有人偷偷干坏事被曝光,大家议论纷纷,这时候就能用这个词。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专门造这样一个词?答案可能藏在人性里——人们天生爱讨论负面事件,这种“警示效应”反而能约束行为。

举个例子,某位网红直播翻车,被扒出长期卖假货,粉丝纷纷脱粉,媒体争相报道。这时候网友评论“秽德彰闻,咎由自取”就很贴切。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现象未必全是坏事。就像小区里有人乱扔垃圾被监控拍下公示,虽然当事人丢脸,但能提醒更多人守规矩。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臭名昭著”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时间维度。“臭名昭著”强调长期积累的坏名声,而“秽德彰闻”更侧重某件具体丑闻的爆发式传播。比如某企业突然被曝食品安全问题,用后者更合适;若是多年制假售假,则前者更准确。

在自媒体时代,“秽德彰闻”发生的频率明显增高。去年某明星代言的奶茶店加盟骗局,三天内就闹得全网皆知。这让我想到,互联网就像放大镜,既能让善举传千里,也会让污点无所遁形。或许这正是成语的新时代启示:在透明化的世界里,守住底线比包装形象更重要。

最后说点个人观察。我们小区最近装了人脸识别垃圾箱,乱扔垃圾会被拍照公示。刚开始有人抱怨侵犯隐私,但一个月后分类准确率从40%升到85%。这算不算现代版的“秽德彰闻”?虽然方式不同,但核心逻辑相通——公开监督能倒逼行为改善。看来古人智慧,至今仍在发光。

"秽德彰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