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o
  • guān
  • ji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o guān dǎ jié

成语解释:稍:通“捎”,破除。打通关节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俺则待稍关打节,怕有那惯施舍的经商不请言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耍手段

繁体字形:稍關打節

英文翻译:Close the knot a little

稍关打节的意思

稍:[shāo]副词。略微:稍有区别。[shào]〔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命令队伍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的姿势。

关:1.使开着的物体合拢:关窗户。把抽屉关上。2.使机器等停止运转;使电气装置结束工作状态:关机。关灯。关电视。3.放在里面不使出来:鸟儿关在笼子里。监狱是关犯人的。4.(企业等)倒闭;歇业:有一年,镇上关了好几家店铺。5.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防。山海关。嘉峪关。我的责任就是不让废品混过关去。6.城门外附近的地区:城关。北关。关厢。7.门闩:门插关儿。斩关落锁。8.货物出口和进口查验收税的地方:海关。关税。9.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难关。只要突破这一关,就好办了。10.姓。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成语评论

稍关打节”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耳熟?其实你可能听过类似的成语,比如“少安毋躁”或者“稍纵即逝”——但“稍关打节”本身并不是标准的成语。别急!咱们先来拆解字面意思:“稍”是稍微,“关”可理解为关注,“打节”可能指调整节奏。合起来大概是“稍微关注并调整节奏”的意思。这个自创的表达,反而能用来描述生活中许多需要灵活应对的场景。

举个实际例子:工作中接到临时任务,原计划被打乱怎么办?这时候“稍关打节”就派上用场了。比如设计师小王正在赶制海报,突然收到客户的新需求。他没有急着推翻所有设计,而是先停下画笔,重新梳理优先级,把新增元素融入现有框架。这种“暂停-调整-继续”的策略,反而让最终成果更符合客户期待。

你可能想问:这和“随机应变”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主动控制节奏”的意识。就像开车时遇到弯道,老司机不会猛踩刹车,而是提前轻点油门、微调方向。生活中处理矛盾时,比起硬碰硬或完全妥协,不如稍作停顿,给双方留出情绪缓冲的空间。上周邻居装修噪音太大,我选择晚饭后带着小蛋糕上门沟通,问题反而解决得更顺利。

这种思维模式在人际关系中尤其重要。朋友间发生误会时,急着辩解可能火上浇油。试着用“稍关打节”的心态,先认真听完对方的抱怨,再平静解释:“我理解你为什么生气,其实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既保持了沟通节奏,又避免了情绪对抗。就像疏通河道不能靠蛮力,得顺着水流方向慢慢引导。

现代人总被效率追赶着跑,但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慢半拍”里。下次遇到突发状况,不妨试试先深呼吸三秒,给自己泡杯茶的时间。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紧急的事情,其实就像煮开水——火太急容易烧干壶底,文火慢煨反而更快听到沸腾的声音。

生活的艺术在于找到“快”与“慢”的平衡点。那些能灵活切换节奏的人,往往走得更稳更远。记住,暂停不是停止,调整不是放弃,就像交响乐中的休止符,短暂的沉默反而让后续的旋律更加动人。

"稍关打节"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