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óng zhuī měng dǎ
成语解释:对于溃败的敌人不断追击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37章:“北军不敢穷追猛打,南军也不反攻,湖南战场就从此冷静下来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不放弃打击
繁体字形:窮追猛打
英文翻译:To chase after and strike hard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追:[zhuī]1.赶,紧跟着:追逐。追逼。追随。追光。追剿。追捕。追奔逐北。2.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追溯。追悼。追加。追认。3.竭力探求,寻求:追问。追寻。追究。追索。[duī]1.雕琢:追琢(雕刻)。2.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猛:1.猛烈:勇猛。突飞猛进。炮火很猛。2.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猛地从屋里跳出来。3.把力气集中地使出来:猛着劲儿干。4.姓。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穷追猛打”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是追着人打,其实它更多用来形容做事时紧盯目标、毫不松懈的态度。比如工作中,领导发现项目进度滞后,可能会说:“这个问题必须穷追猛打,直到彻底解决!”这种场景下,成语的“追击感”反而成了推动力的象征。
有人可能会问:“穷追猛打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要看语境。比如学习上,如果一个人为了考试每天刷题到凌晨,旁人可能夸他“有毅力”,但若因此忽略健康,反而会被劝“别太穷追猛打”。所以它本身不带感情色彩,关键看用在哪里。
生活中,这个成语也能用在积极的地方。比如朋友坚持健身三年,从“小白”变成马拉松选手,你可以调侃他:“你这穷追猛打的劲头,连脂肪都怕了你!”这时候的“追击”就成了对坚持的认可。
有人担心:“一直穷追猛打会不会适得其反?”我的观点是:追击的前提是方向正确。就像开车时紧盯导航,但如果路线错了,越努力反而离目标越远。所以行动前先确认目标是否合理,比盲目发力更重要。
再举个反例:曾经有位同事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两周熬夜修改方案,结果关键数据出错,反而耽误整体进度。这就像成语的另一面——如果只顾追击而忽略策略,可能会陷入“越努力越狼狈”的怪圈。
如何在生活中用好这种精神?试着把它拆解成“阶段性追击”。比如想培养阅读习惯,不必要求自己每天读三小时,而是设定每周读完一章的小目标,既保持节奏又不至于压力过大。这种“温柔版穷追猛打”,反而更容易持久。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真正做成事的人,往往不是靠一时猛冲,而是懂得在“追击”和“休整”间找平衡。就像登山时既要向上攀爬,也要在合适的位置搭帐篷恢复体力。带着这样的智慧去理解“穷追猛打”,或许能让我们既保持冲劲,又不被热情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