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ān xuē dài mào
成语解释: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成语出处:《雍熙乐府》第五卷:“捷讥的扮官员穿靴戴帽,付净的取欢笑搽土抹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
繁体字形:穿鞾戴帽
英文翻译:Wear boots and hats
穿:1.破;透:把纸穿了个洞。水滴石穿。2.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穿。磨穿。看穿了他的心思。戳穿阴谋诡计。3.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穿针。穿过森林。从这个胡同穿过去。4.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穿糖葫芦。用珠子穿成珠帘。5.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穿鞋。穿衣服。
靴:靴子:马靴。皮靴。雨靴。雪地靴。
戴:1.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戴手套。2.头上顶着;承当着:披星戴月。戴罪立功。3.拥护;尊敬:爱戴。感戴。
帽:1.帽子:呢帽。草帽。衣帽整齐。2.(帽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笔帽儿。螺丝帽儿。笼屉帽儿。
哎哟,说到“穿靴戴帽”这个成语,大家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说白了,它就像给一个人既穿靴子又戴帽子——明明已经够用了,非要硬加一堆多余的东西。比如写文章时,开头先来一段“在领导的关怀下”,结尾再补一句“为伟大复兴而奋斗”,结果中间内容反而干巴巴的。你说这算不算典型的“穿靴戴帽”?
那问题来了:为啥人们总爱搞这些形式主义呢?嘿,其实这事儿不难理解。就像咱平时发朋友圈,明明想说“今天天气真好”,非得配个九宫格照片加个鸡汤文案,生怕别人看不懂。说白了,就是担心内容不够扎实,想用“装饰”来撑场面。可你仔细想想,真正打动人心的,不都是简单直接的大实话吗?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有个同事做汇报,开头先背了五分钟公司发展史,听得人昏昏欲睡。后来老板直接打断:“说重点!”结果人家三句话就讲清了问题。你看,这不就是脱了靴子摘了帽,反而更清爽?所以啊,关键不是往内容里塞东西,而是学会“做减法”。
不过话说回来,有些场合还真得讲究点门面功夫。比如给客户提案,总不能开头就说“快给我打钱”吧?这时候适当的“帽子”就成了礼貌的敲门砖。但切记要把握分寸,就像穿西装别配运动鞋,得体最重要。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依我看啊,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提醒我们“过犹不及”。就像煮汤撒盐,撒少了没味,撒多了齁嗓子。记得刚工作时写方案,总爱堆砌专业术语,结果甲方爸爸来句“说人话”,那叫一个尴尬。后来才明白,真正的功力是把复杂的东西说简单,而不是把简单的搞复杂。
最后留个思考题:下次写东西时,先问问自己“这段话脱了靴子摘了帽,还能立得住吗?”要是答案是否定的,嘿嘿,那就该动刀删减啦!毕竟现在大家时间都金贵,谁有空听你绕弯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