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ī
  • fēi
  • w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ī yú fēi wàng

成语解释:窥觎:窥伺可乘之隙;非望:非分之想。指伺隙谋夺帝位

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窺覦非朢

英文翻译:To look beyond the eye

窥觎非望的意思

窥: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管中窥豹。2.暗中察看:窥探。窥测。

觎:见〔觊觎〕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望:1.看;向远处看:他望了一眼就走了。一望无际。2.拜访;问候:拜望。探望。3.盼望;希望:渴望。丰收在望。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威望。一乡之望。5.怨:怨望。6.指望子:酒望。7.介词。向;朝:他望我们点头微笑。8.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或十七):朔望(朔是初一)。

成语评论

窥觎非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盯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心里还想着据为己有。比如有人看到邻居家的花园打理得特别漂亮,便整天盘算着“要是这花园归我该多好”,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窥觎非望”。

举个例子:公司里的小王能力出众,但他总盯着部门总监的位置,甚至私下抱怨“这职位明明更适合我”。问题来了:这种心态会带来什么影响?答案其实很直接——过度关注他人的成就或资源,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焦虑,甚至忽略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古代。明朝小说《醒世恒言》中,有个商人眼红同行的生意,偷偷在对方货船底部凿洞,结果洪水一来,整条商船队的货物全被冲走。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式?背后正是“窥觎非望”的心理在作祟:当人把注意力放在抢夺而非创造时,往往会选择最糟糕的解决路径。

生活中,我常观察到一种现象:刷社交媒体时,看到别人晒豪宅、豪车,心里难免会泛起涟漪。这时候不妨问自己:“我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与其眼红他人的成果,不如把精力放在规划自己的目标上。毕竟,别人的花园再美,也无法代替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稀缺心态”,和“窥觎非望”有相似之处。当人过度关注缺失的东西时,判断力和创造力都会下降。就像拿着空水杯的人总想着抢别人的水喝,却忘了不远处就有清泉。换个角度想:承认他人的优秀,反而能给自己打开新的成长窗口。

最后分享一个观点: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我们比过去更容易看到别人的“拥有”。但真正的智慧在于分辨——哪些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哪些只是扰乱心智的噪音。守住自己的节奏,才能避免成为欲望的俘虏。

"窥觎非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