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g duǎn zhēng cháng
成语解释:指与别人争优劣,比高下。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张侍御启》:“竞短争长,无复此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竞争
繁体字形:競短爭長
英文翻译:Compete for the best
竞:1.争着做某事:竞相传告。2.比赛:竞走。
短:1.两端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a)指空间:短刀。裤子裁短了。b)指时间:短期。夏季昼长夜短。2.缺少;欠:理短。缺斤短两。别人都来了,就短他一个人了。短你三块钱。3.缺点:取长补短。说长道短。揭短儿。护短。
争:1.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争论。是非之争。2.力求获得或达到:为祖国争光。力争上游。3.竞争;争夺:争先恐后。只争朝夕。4.疑问代词。怎么;如何(见于早期白话):争奈。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竞短争长”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绕,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生活化。比如办公室里两个同事为项目方案争执不下,一个坚持用红色标题更醒目,另一个非说蓝色更专业,两人来回掰扯半小时没结果——这不就是典型的“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较劲”吗?这时候组长推门说:“客户刚通知预算砍半,咱们先讨论怎么调整框架吧。”瞬间让争论显得既滑稽又扎心。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竞短争长的状态?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就像菜市场里大妈为两毛钱和摊主理论十分钟,表面是争利,深层是怕被占便宜的心理在作祟。其实换算成时薪,这十分钟的“维权成本”早超过了省下的钱,但情绪上头时理性常常掉线。
上周朋友家的孩子为“先写数学还是先背单词”和妈妈赌气两小时,最后作业拖到半夜才完成。这种场景里,完成事项的顺序本应服务于学习效率,却变成了母子较劲的战场。换个角度看,如果能说句“你按自己节奏来,十点前完成就行”,火药味可能瞬间消散。
我个人倒觉得竞短争长未必全是坏事。去年小区业主群里为“垃圾分类站放东门还是西门”吵了三天,最后物业搞了个投票才平息。虽然过程闹心,但至少说明大家在乎公共事务。关键是要区分“值得争”和“不必争”的边界——就像装修房子时,水电改造必须较真,墙漆色号差个色阶其实无伤大雅。
工作中见过最妙的解法,是某次部门会议上,实习生弱弱举手:“各位老师争论的这两个方案,其实可以合并成AB测试呀?”这句话让全场愣了三秒,接着爆发出恍然大悟的笑声。有时候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就像给生锈的齿轮滴了润滑油。
观察街边下象棋的大爷们特别有意思:他们能为“马别腿”的规则吵得面红耳赤,但最后总会默契地摆好棋子重开一局。这种较劲但不结仇的智慧,或许正是应对竞短争长最好的态度——认真对待过程,豁达看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