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à
  • chāo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ǐ xià chāo shēng

成语解释: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尽可能宽容

繁体字形:筆下超生

英文翻译:asking the judge to write a lenient sentence

笔下超生的意思

笔: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超:1.超过:超额。超龄。超音速。一连超了两辆车。2.超出(一定的程度或范围):超级。超高温。超一流。3.在某个范围以外;不受限制:超自然。超现实。超阶级。4.跳跃;跨过:挟泰山以超北海。5.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成语评论

哎,你听说过“笔下超生”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原本是古代衙门里的黑话,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在写作或表达时,故意给他人留条活路。举个栗子:小明写举报信时,本可以狠狠揭发同事的错误,但他最后选择模糊细节,只提改进建议——这就是典型的“笔下超生”啊!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普通的宽容有啥区别?”嘿,问得好!重点在于“笔”这个工具的特殊性。比如网红测评产品时,遇到瑕疵本可以放大吐槽博流量,但人家偏用幽默段子带过,既提醒了问题又不砸商家饭碗,这不比单纯宽容更有技术含量?

现实中这招可太实用了。记得我邻居老张吗?他儿子作文里写老爸打麻将到半夜,要换成暴脾气家长估计得揍人。结果老张红着脸在评语栏写:“观察细致,建议下次记录爸爸改过自新的过程。”你看看,这不就是活学活用的典范?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用多了会不会变和稀泥?我的看法是:关键得看场合。像医生写诊断书必须严谨,但写生日贺卡当然可以多些温情。就跟炒菜似的,该大火爆炒时别用文火,该小火慢炖时也别瞎折腾。

现在年轻人玩自媒体时尤其要注意这个度。前几天看到个美食博主探店,明明吃到夹生饭,却拍着桌子说:“这家米饭特别有嚼劲,健身人士肯定喜欢!”弹幕瞬间飘过满屏“求生欲溢出屏幕”,这种新时代的“笔下超生”既保全了商家颜面,又让观众会心一笑。

说到底,语言就像把瑞士军刀,既能当武器也能当工具。咱们平时发朋友圈吐槽、给同事写反馈、甚至给孩子改作业,学会在笔尖留三分余地,往往比直来直往更能解决问题。不信你试试,下次写差评前先深呼吸,说不定就能解锁这个高级沟通技能呢?

"笔下超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