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ēng
  • yàn
  • ti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ǐ gēng yàn tián

成语解释: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成语出处: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以读写为职业

繁体字形:筆畊硯田

英文翻译:Pen and ink

笔耕砚田的意思

笔: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耕:用犁翻地松土:耕田。机耕。

砚:1.砚台:笔砚。端砚。2.旧时指有同学关系的(因同学常共笔砚,同学也称“同砚”):砚兄。砚友。

田: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3.同“佃(tián)”。4.同“”。

成语评论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聊聊"笔耕砚田"这个成语!先给大伙儿整两句例句热热身。比如这位老作家啊,几十年如一日地笔耕砚田,硬是把破旧书桌磨出了个砚台形状的凹陷。再比如说最近赶论文的小李,连续三周窝在图书馆笔耕砚田,愣是把参考书都翻卷了边。

等等,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用笔墨在砚田里耕作,比喻埋头写作或从事文字工作嘛。你瞧古人多会打比方,把写作这事比作农民种地,既接地气又透着股文雅劲儿。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都用电脑码字了,这笔耕砚田还适用吗?要我说啊,精神内核可没变!就像现在网红博主天天在键盘上敲得噼里啪啦,那不也是新时代的"砚田耕作"么?重点不在工具,而在那份持之以恒的劲儿。

举个新鲜例子您就明白了。最近认识个做自媒体的小姐姐,每天雷打不动更新两千字,手机备忘录里存着上百个选题。这不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笔耕砚田?只不过人家把砚台换成了充电宝,毛笔变成了触控笔而已。

您可能要问,这成语用起来会不会显得老气?其实关键看场合。要是给出版社投稿用这个成语,那叫应景;但要是给科技公司写方案,可能就得换个说法了。说到底啊,语言这玩意儿得跟着时代走,但老祖宗的智慧永远不过时。

依我看呐,笔耕砚田最动人的地方,是它把创作的过程具象化了。就像农民看着麦苗一天天长高,写作者也能看着文稿日渐丰盈。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轨迹,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反倒成了稀缺的浪漫。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还吃这套吗?您别说,我表弟搞网络文学那会儿,床头贴着"日更万字"的毛笔字条幅。这年头连键盘侠都要讲究仪式感,这笔耕砚田的意境啊,说不定正在以新形式焕发第二春呢!

说到底,不管时代怎么变,专注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永不过时。就像老话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道理放在写作上,可不就是笔耕砚田的最佳注脚么?咱们这些现代人啊,有时候还真得跟古人学学这份定力。

笔耕砚田的造句

  1. 造句 “当从笔耕砚田之中,汩汩流淌出一行行精美的方块字,对书写者来说,这既是人格精神的陶冶,更是对汉文化的皈依。
  2. 造句 自不待言,笔耕砚田的网络小说作家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3. 造句 在忙忙碌碌中我们品尝着艰辛,在笔耕砚田中我们寻找着快乐。
  4. 造句 颂华先生少年师从湘潭欧阳诚习书,自《圣教序》入手,此后60年笔耕砚田不辍。

"笔耕砚田"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