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ěng liàng qí guān
成语解释: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
成语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用于否定句
繁体字形:等量齊觀
英文翻译:equate
等:1.等级:同等。优等。2.种;类:这等事。此等人。3.用于等级:二等舱。共分三等。4.程度或数量上相同:相等。等于。大小不等。5.同“戥”(děng)。6.姓。7.等候;等待:等车。请稍等一会儿。8.等到:等我写完这封信你再走。9.表示列举未尽(可以叠用):北京、天津等地。纸张文具等等。10.列举后煞尾: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斋”。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哎哟,等量齐观这成语听起来有点高级,但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不同事物放在同一个标准下比较”。比如有人问:“每天背10个单词和每天跑步半小时,哪个更有用?”这时候就能用等量齐观了——“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本就不是一回事,硬要等量齐观反而容易顾此失彼”。你看,这不就是强行拿苹果和橙子比甜度嘛!
等等,这里有个核心问题:什么时候该用等量齐观?什么时候不该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总拿自己月薪三万和网红年入百万对比,越想越焦虑。这时候可以说:“打工收入和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根本不在一条赛道,盲目等量齐观只会让自己心态崩盘”。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比较两家奶茶店的客单价,这时候用等量齐观就非常合理啦!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很多职场培训特别喜欢玩等量齐观的把戏。比如“别人每天工作12小时,你凭啥做不到?”要我说,这种忽略个体差异的比较,就像让乌龟和兔子比游泳。咱得明白,等量齐观的前提是事物具备可比性,否则就像拿体重秤量身高,完全不对路子嘛!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警惕等量齐观的滥用。比如家长总说“别人家孩子考了985”,却忽略了自家娃在艺术方面的天赋。这时候不妨反问:“毕加索的绘画和爱因斯坦的公式能等量齐观吗?” 要我说,每个领域都有独特的价值标尺,强行统一标准反而会埋没闪光点。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提个醒,等量齐观用得好是智慧,用不好就是灾难。就像有人非要说猫和狗谁更聪明,这问题本身就站不住脚。咱们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毕竟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先问问自己:这两个东西真的能放在同一个天平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