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n míng è yào
成语解释: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成语出处: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簡明搤要
英文翻译:be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简:1.简单(跟“繁”相对):简便。简体。言简意赅。删繁就简。2.使简单;简化:精简。精兵简政。3.姓。4.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简札。简册。竹简。5.信件:书简。小简。6.选择(人才):简拔。简选。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扼:1.用力掐住;抓住:扼死。扼腕。2.把守;控制:扼守。扼制。
要:[yào]1.重要:主要。紧要。险要。要事。要道。2.重要的内容:纲要。摘要。提要。择要记录。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要一台电脑。这本书我还要呢!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要账。小弟弟跟姐姐要钢笔用。5.请求:她要我替她写信。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要学游泳。7.助动词。须要;应该:路很滑,大家要小心!。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8.需要:我做件上衣要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车要两个小时。9.助动词。将要:我们要出国旅游了。要下雨了。10.助动词。表示估计,用于比较:夏天屋子里太热,树荫底下要凉快得多。11.如果:明天要下雨,我就不去了。12.要么:要就去打球,要就去溜冰,别再犹豫了。[yāo]1.求:要求。2.强迫;威胁:要挟。3.同“邀”。4.又同“腰”。
成语是中文的瑰宝,短短四字就能传递深刻道理。比如“亡羊补牢”,字面意思是羊跑了再修栅栏,但背后藏着“及时改正错误”的智慧。有人问:“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吗?”其实只要行动就有价值——昨天忘记关水龙头导致漏水,今天装个自动关闭装置,这就是活学活用。
“塞翁失马”常让人困惑:坏事真能变好事?关键在于视角转换。去年朋友面试失败,却意外获得创业机会,后来公司估值翻倍。这提醒我们:眼前的损失可能藏着新机遇,正如暴雨过后常有彩虹。
如何理解“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常被误认为指责他人。换个角度看,它更强调沟通方式的重要性。就像给爷爷奶奶讲解智能手机,与其抱怨他们学得慢,不如改用画图演示——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才能避免“弹琴无人听”的尴尬。
有人质疑成语过时,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数字经济时代依然适用。比如短视频平台既能传播知识,也可能让人沉迷——工具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使用者的选择。这让我想起自家孩子用手机查作业答案的经历,后来约定每天限时使用,效果立竿见影。
生活中常遇到“画蛇添足”的场景。朋友装修新房时,非要在简约风客厅加罗马柱,结果破坏整体美感。这个成语教会我们:恰到好处比过度修饰更重要。就像做菜时撒盐,适量提鲜,过量毁味,分寸感是门艺术。
最近重读“愚公移山”,突然有了新感悟:与其说歌颂蛮干,不如说赞美持续改进的力量。就像程序员修复系统漏洞,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三年后竟重构了整个架构。微小但持久的努力,终会聚沙成塔。
成语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生活哲学的载体。下次遇到“骑虎难下”的处境时,不妨想想这个场景:在自助餐厅拿太多食物,与其硬撑伤胃,不如坦然打包——有时候放下执念,反而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