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fēng bì yǔ
成语解释: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成语出处:《尚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繁体字形:箕風畢雨
英文翻译:everybody has his own taste
箕:1.簸箕:箕踞。2.簸箕形的指纹:斗箕。3.二十八宿之一。4.姓。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毕:1.完结;完成:礼毕。毕其功于一役。2.全;完全:毕生。毕力。群贤毕至。3.二十八宿之一。4.姓。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箕风毕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出自《尚书·洪范》,原本是说箕星主风、毕星主雨,后来被用来比喻统治者应顺应民意。举个现实中的例子:一家公司新上任的CEO没有急着推翻原有制度,而是先调研员工需求,逐步调整管理方式,最终团队效率提升30%——这就是“箕风毕雨”式管理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用天文现象比喻治国理念?其实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智慧。就像农民会根据节气安排农事,古代智者认为领导者也要像自然规律那样,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比如疫情期间,某市市长根据社区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防控方案,既控制了疫情又保障了民生,这种灵活应变的态度就暗合“箕风毕雨”的精髓。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对普通人也有启发。记得邻居张阿姨教育孩子时,发现强硬管教适得其反,转而用“约定游戏时间”的方式引导,孩子反而更自律。这种根据对象特点调整方法的态度,不正是“箕风毕雨”的生活化演绎吗?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有了新内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个人发展,都需要像调节风雨那样把握节奏。就像种花匠会根据植物特性调节浇水量,职场人也要懂得在“努力拼搏”和“适时休整”之间找到平衡点。
观察发现,真正践行“箕风毕雨”理念的组织往往更具生命力。某非遗手工艺作坊,既保留传统技法,又开发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翻了三倍。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恰似春风化雨般滋养着文化传承。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风调雨顺不仅关乎自然规律,更是处事智慧的隐喻。当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分层作业,当产品经理依据用户反馈优化界面,这些看似平常的选择,都在演绎着“因势利导”的古老智慧。重要的是保持感知变化的敏锐,像农夫观察云层那样,在合适的时机做恰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