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ǎn lǐ kuī cè
成语解释:窥:从小孔中看物。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片面,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唐以来选诗不下数十家,皆管蠡窥测,刊落靡芜,独存大雅者一人,高廷礼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定语、宾语;指看问题很片面
繁体字形:管蠡窺測
英文翻译:A glimpse of Guan Li
管:1.管子:钢管。竹管。水管。气管儿。2.吹奏的乐器:黑管。管弦乐。3.形状像管的电器件:电子管。晶体管。4.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管毛笔。两管牙膏。5.姓。6.管理;看管:管账。管图书。谁管仓库?。她能同时管十台机器。7.管辖:这个省管着几十个县。8.管教:管孩子。9.担任(工作):我管宣传,你管文体。10.过问:管闲事。这事我们不能不管。11.保证;负责供给:管保。不好管换。管吃管住。12.作用跟“把”相近,专跟“叫”配合:他长得又矮又胖,大家都管他叫小胖子。13.作用跟“向”相近:管他借钱。管我要东西。14.不管;无论:管他是谁,该批评就得批评。15.关涉;牵涉:他不愿来,管我什么事?
蠡:[lí]1.瓢。2.贝壳。[lǐ]1.用于人名,范蠡,春秋时人。2.(Lǐ)蠡县,地名,在河北。
窥: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管中窥豹。2.暗中察看:窥探。窥测。
测:1.测量:测绘。2.推测;料想:变化莫测。
提起“管蠡窥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陌生又拗口。其实它的意思很简单:用竹管当望远镜观察天空,用贝壳当量杯测量海水,比喻用狭隘的方式看待复杂事物。比如有人看到邻居吵架,就断言“现在的人越来越没素质”,这就是典型的管蠡窥测——仅凭碎片信息下结论。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因为它精准戳中了人类的认知弱点。就像拿着手机拍风景,镜头框住的画面永远比实景少得多。古代书生用竹管研究星象时,可能觉得宇宙不过碗口大小;现代人刷着短视频看世界,也可能误以为地球是块6英寸的屏幕。
上周遇到个有趣案例:朋友公司用AI筛选简历,系统因为某个候选人频繁跳槽直接淘汰。后来发现这人每次离职都是因为公司搬迁,AI却只读取了“三年换五份工作”这个单一数据。这让我想到,技术越发达,我们越需要警惕新的管蠡窥测方式。
如何避免成为现代版“管蠡窥测者”?有个简单方法:给每个结论加个问号。听说“00后都不爱加班”,先问问自己接触过多少00后同事;看到“某地人均收入破万”,多查查中位数是多少。就像拼拼图,多看几块碎片才能还原全貌。
有次在山区支教时,孩子们以为城市里人人都住摩天大楼。直到我们视频连线上海志愿者,他们才发现既有玻璃幕墙的写字楼,也有爬满爬山虎的老弄堂。这种认知突破的过程,恰恰是打破管蠡窥测的最佳示范——真实世界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立体。
最后分享个观察:地铁上看手机的人,有的在刷搞笑视频,有的在读专业论文,还有的在处理跨国会议。下次当我们想评价“现代人都在沉迷碎片娱乐”时,或许该放下那根叫做偏见的竹管,真正走进人群看看万花筒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