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u
  • dēng
  • d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ōu dēng hē dòng

成语解释: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之勤奋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篝燈呵凍

英文翻译:Bonfire and freeze

篝灯呵冻的意思

篝:笼(lóng)。

灯:1.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的器具:一盏灯。电灯。红绿灯。探照灯。太阳灯。2.燃烧液体或气体用来对别的东西加热的器具:酒精灯。本生灯。3.俗称收音机、电视机等的电子管:五灯收音机。4.(Dēng)姓。

呵:[hē]1.怒责:呵禁。2.呼气:呵冻。呵气。[呵呵]笑声:笑呵。[呵护]爱护、保护。3.同“”。[ā]同“”。[á]同“”。[ǎ]同“”。[à]同“”。[a]同“”。

冻:1.(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固:不冻港。缸里的水冻了。白菜要抢收入窖,不能让它冻坏。2.汤汁等凝结成的半固体:肉冻儿。鱼冻儿。3.受冷或感到冷:今天衣服穿少了,真冻得慌。4.机体的组织由于温度过低而受损伤:冻害。我的脚冻了。5.姓。

成语评论

篝灯呵冻”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古代文人熬夜读书的场景,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比喻的话,大概像是“囊萤映雪”的升级版——没萤火虫也没雪,但依然要克服寒冷,点一盏灯坚持学习或工作。不过,这个成语的现代适用性如何?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比如,小王在寒冬的出租屋里赶项目,暖气坏了,他裹着毯子、开着台灯敲键盘,朋友调侃他:“你这真是现代版篝灯呵冻啊!”又比如,一位老教授回忆年轻时在乡下教书,冬天宿舍漏风,晚上备课只能靠煤油灯取暖,学生们后来写文章形容他“篝灯呵冻育桃李”。这些场景里,“坚持”和“克服环境困难”是核心。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有空调和电子设备了,这成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其实,环境形式变了,内核却未过时。比如程序员通宵改代码时手机开热点、用充电宝续命,算不算另一种“篝灯呵冻”?关键不在于具体工具,而在于面对挑战时的韧劲儿。

再深入一层,这个成语的局限性是什么?我个人觉得,它容易让人过度美化“吃苦”。以前的人没得选,现在若刻意追求“呵冻”反而显得低效。比如明明可以买个暖手宝却硬扛着冻手写字,这就没必要。真正的价值应落在“专注目标”而非“自我感动”上。

最后分享个观察:当代人用“篝灯呵冻”形容的事情,往往带着点幽默和自嘲。比如朋友在咖啡馆蹭电加班到打烊,缩着脖子说:“我这波篝灯呵冻能换来调休吗?”你看,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被重新解构,与新时代的痛点共鸣。

"篝灯呵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