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ū
  • xīn
  • g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ǐ zhū xīn guì

成语解释: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繁体字形:米珠薪桂

英文翻译:high cost of living

米珠薪桂的意思

米: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桂:1.桂花树,木犀的通称。2.肉桂树,常绿乔木。树皮即桂皮或称肉桂,有香味,可供药用,又作调料。3.广西的别称。

成语评论

米珠薪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就很好理解了:米贵得像珍珠,柴火贵得像桂木,说的其实就是“物价高到离谱”。比如古代战乱时物资紧缺,普通人可能连饭都吃不起,这时候就能用“米珠薪桂”来形容生活的艰难。不过问题来了:为什么非要用珍珠和桂木来比喻呢?难道不能直接说“东西太贵”吗?

其实,成语的妙处就在于画面感。想象一下,原本普通的米和柴火突然变得像珠宝一样稀有,这种反差更能让人体会到物价飞涨带来的冲击。比如现在某些大城市房价飙升,年轻人吐槽“租房像在给房东打工”,本质上也是类似的感受——明明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成本却高得离谱。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又不是战乱年代,这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举个例子,疫情期间口罩价格一度暴涨,普通医用口罩卖到几十元一包,是不是也有点“米珠薪桂”的味道?这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习以为常的物资一旦紧缺,生活成本真的会高到让人咋舌。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不只是描述物价问题,更在提醒我们关注资源的合理分配。比如某些网红奶茶店搞饥饿营销,故意限量供应抬价,导致一杯奶茶被炒到上百元——虽然和生存无关,但背后逻辑和“米珠薪桂”其实异曲同工。

再往深处想,现代社会虽然物资丰富,但“隐形的高价”无处不在。比如一线城市通勤时间成本、家长为学区房付出的额外开销,这些难以量化的代价,或许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米珠薪桂”。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倒逼我们学会精打细算,比如选择共享经济、错峰消费,反而催生了不少新生活方式。

说到底,成语是历史的镜子,但照见的永远是当下。与其焦虑“米珠薪桂”,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上。毕竟,人类从学会以物易物开始,就是在不断解决“贵”和“值”的博弈问题。与其抱怨柴米贵如珠宝,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成为会种桂树的人——这才是成语留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米珠薪桂的造句

  1. 造句 米珠薪桂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实在是相当困难,只好远离这裡,另谋生路。
  2. 造句 这裡是个米珠薪桂的地方,生活费很高,谋生必须要有本事。
  3. 造句 米珠薪桂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实在是相当困难,只好远离这里,另谋生路。
  4. 造句 由于战争的关系,京城物价上涨厉害,以至于米珠薪桂,很多人都快要饿肚子吃不起饭了。
  5. 造句 长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6. 造句 这里是个米珠薪桂的地方,生活费很高,谋生必须要有本事。
  7. 造句 旧中国由于天灾人祸,农作物歉收,因而米珠薪桂,饥民成群。
  8. 造句 这里米珠薪桂,领着这么点钱,怎么熬到月末呢?
  9. 造句 纽约这地方,米珠薪桂,要想在这住栋像样的公寓,必须付极高的房价。
  10. 造句 物价上涨,米珠薪桂,许多人只得减少消费活动以节省支出。

"米珠薪桂"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