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ì mǐ shù xīn
成语解释:粮柴少得可怜。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粒米束薪家里无备,妻子只是怨怅啼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储备少
繁体字形:粒米束薪
英文翻译:Pay with rice
粒:1.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豆粒儿。米粒儿。盐粒儿。颗粒。微粒。2.用于粒状的东西:一粒米。三粒子弹。
米: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粒米束薪”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王阿姨买菜时总会把菜叶洗净切碎做腌菜,邻居夸她节俭,她笑着说:“过日子就要粒米束薪嘛。”这里的“粒米束薪”既指珍惜食物,更传递了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现代人常说的“断舍离”有什么区别?其实二者都提倡精简生活,但“粒米束薪”更侧重对现有资源的珍视。就像程序员小张会把旧手机改造成智能家居遥控器,他说:“电子垃圾也能粒米束薪。”这种思维方式让环保理念变得具体可操作。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体现呢?李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是记录家庭水电用量,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每天冲马桶的水够浇三天花圃!”这种具象化的“粒米束薪”教学,比单纯说教更能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到资源再利用的创造性解法,让节约变得有趣而非负担。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企业管理中也有新解。某创业公司把淘汰的办公电脑捐给山区学校,CEO在年会上说:“我们的粒米束薪,可能点亮某个孩子的未来。”这提醒我们:资源的价值不在于新旧,而在于流转中产生的连锁效应。
当超市推出“丑蔬菜打折专区”时,货架前大伯的话很有意思:“茄子弯点怎么了?粒米束薪的吃法才叫本事。”这种朴素的智慧,恰恰击中了当下食物浪费的痛点。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资源,而是重新发现资源价值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