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ào fēng mài yǔ
成语解释:比喻招摇撞骗。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杨大郎,名唤杨先彦,绰号为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作事虚假
繁体字形:糶風賣雨
英文翻译:Sell the wind and sell the rain
粜:卖出(粮食)(跟“籴”相对):粜米。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粜风卖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用虚假的手段欺骗他人,或者做不切实际的事。比如在古代,有人可能自称能“呼风唤雨”,以此骗取钱财,这种行为就可以用“粜风卖雨”来形容。
举个例子:明朝小说里有个商人,声称自己能预测天气变化,高价兜售“防灾秘方”,结果村民买了才发现全是空话。这种故事里,“粜风卖雨”就成了讽刺虚假承诺的绝佳表达。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会用“风”和“雨”来比喻欺骗?其实自然现象难以掌控,用它作幌子更容易让人半信半疑。
放到现代职场中,这个词依然适用。比如有人吹嘘自己能“三天提升业绩50%”,却不提供具体方案,同事私下吐槽:“他这是粜风卖雨的老套路了!”这里成语的贬义色彩一目了然,提醒我们警惕华而不实的承诺。
有人可能会问:成语里“卖雨”能理解,但“粜风”怎么解释?“粜”原指卖粮食,把看不见的风像粮食一样“卖”出去,反而强化了荒诞感。这种语言反差恰恰揭示了成语的智慧——用具体动作描述抽象欺骗,让人过目不忘。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反而更有警示意义。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夸大其词的宣传层出不穷。比如某些网红产品号称“一夜变美”“日入万元”,本质上和古人“粜风卖雨”没有区别。学会识别这些套路,比盲目相信更重要。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追求“粜风卖雨”的捷径,不如脚踏实地积累真本事。就像农民不会指望买来的“风雨”让庄稼丰收,我们也要用真实的努力浇灌自己的人生田地。这个成语虽然带着批评意味,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在教我们如何在这个复杂世界里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