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ǐn dǎ màn qiāo
成语解释:比喻用各种办法催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发在监里,紧打慢敲,怕他不来上钩。”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用各种办法催迫
繁体字形:緊打慢敲
英文翻译:Take care
紧:1.物体受到几方面的拉力或压力以后所呈现的状态(跟“松2”相对,2.同):绳子拉得很紧。鼓面绷得非常紧。3.物体因受外力作用变得固定或牢固:捏紧笔杆。把螺丝钉往紧里拧一拧。眼睛紧盯住他。紧记着别忘了。4.使紧:紧了一下腰带。紧紧弦。紧一紧螺丝钉。5.非常接近,空隙极小:抽屉紧,拉不开。这双鞋太紧,穿着不舒服。他住在我的紧隔壁。全国人民团结紧。6.动作先后密切接连;事情急:紧催。一个胜利紧接着一个胜利。他紧赶了几步,追上老张。风刮得紧,雨下得急。任务很紧。抓紧时间。7.经济不宽裕;拮据:这个月用项多一些,手头显得紧一点。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敲:1.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敲门。敲锣打鼓。2.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敲一下子。
“紧打慢敲”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在描述某种节奏感,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公司要赶一个项目,团队前三天加班加点画设计图(紧打),后两天却放慢速度反复测试修改(慢敲)。这种张弛结合的方式,反而比全程冲刺更容易出成果。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交替快慢?一直保持高效不好吗?”其实人脑和身体就像弓弦,持续紧绷容易断裂。我曾参与过一个活动策划,连续熬夜三天后效率直线下降,反而因为错别字被客户批评。后来调整节奏,每天专注工作6小时后强制休息,质量反而更高。
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智慧?比如备考时,可以设定“背诵45分钟+散步15分钟”的循环;健身时安排“力量训练日+拉伸恢复日”。有个程序员朋友分享经验:写代码2小时就切换去浇花或喂猫,他说这种“数字与自然的切换”能保持思维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紧打”不等于盲目加速。就像炒菜讲究火候,爆炒阶段要猛火快翻(紧打),收汁调味则需文火慢炖(慢敲)。工作中遇到重要决策时,我通常会快速收集信息(紧打),然后泡杯茶慢慢推敲方案(慢敲),这个习惯帮我避开了很多冲动决定。
现代人常陷入“全天候待机”的焦虑,或许该学学传统匠人的智慧。见过木匠师傅制作榫卯,凿孔时榔头敲得又急又密,修整时却换成小锉刀一点点打磨。这种快慢交替中,藏着对事物规律的尊重——该发力时不含糊,该沉淀时不着急。
下次觉得生活失控时,不妨试试“紧打慢敲”的节奏。就像海边的冲浪者,既要抓住浪头的爆发力,也要享受浪间的平静时刻。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波段,或许比单纯追求速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