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ǐn luó mì gǔ
成语解释: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成语出处:刘绍棠《狼烟》:“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
繁体字形:緊鑼密皷
英文翻译:wildly beating gongs and drums
紧:1.物体受到几方面的拉力或压力以后所呈现的状态(跟“松2”相对,2.同):绳子拉得很紧。鼓面绷得非常紧。3.物体因受外力作用变得固定或牢固:捏紧笔杆。把螺丝钉往紧里拧一拧。眼睛紧盯住他。紧记着别忘了。4.使紧:紧了一下腰带。紧紧弦。紧一紧螺丝钉。5.非常接近,空隙极小:抽屉紧,拉不开。这双鞋太紧,穿着不舒服。他住在我的紧隔壁。全国人民团结紧。6.动作先后密切接连;事情急:紧催。一个胜利紧接着一个胜利。他紧赶了几步,追上老张。风刮得紧,雨下得急。任务很紧。抓紧时间。7.经济不宽裕;拮据:这个月用项多一些,手头显得紧一点。
锣:击乐器。铜制,似盘。一般有提手,用槌击奏。形制多样,如大锣、小锣、堂锣、云锣等。常用于吹打乐及戏曲、歌舞伴奏。
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密植。稠密。紧密。严密。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2.关系近;感情好:密友。亲密。3.精致;细致:细密。精密。4.秘密:密电。密谈。密约。机密。保密。5.姓。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紧锣密鼓”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团队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一周加班加点开会、改方案,这时候可以说“整个部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品发布会”。这里既体现了时间紧迫感,又突出了有序推进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正式场合吗?其实不然。比如你家孩子下周要参加钢琴比赛,全家人帮他选曲目、挑服装、安排练习时间,这种家庭事务也能用“最近家里正紧锣密鼓地为孩子的比赛做准备”。关键在于抓住“密集筹备”的核心含义。
为什么这个成语容易被误用?我发现很多人会把它和“手忙脚乱”混淆。区别在于,“紧锣密鼓”强调有计划性的忙碌,比如“研发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测试新功能”,而“手忙脚乱”更多是慌乱无序的状态。记住这个分水岭,用起来就不容易出错了。
工作中如何巧妙运用这个成语?下次汇报进度时可以说:“市场部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双十一营销方案,目前已完成80%的物料设计。”这样既展现团队效率,又暗示工作即将收尾,比直接说“快做完了”更有画面感。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的戏剧起源常被忽视。传统戏曲开场前确实会敲急促的锣鼓点,这种声音既制造悬念又推动剧情。现代职场的项目推进,其实就像舞台剧的序章,需要把握节奏感——太慢会冷场,太快易出错,找到自己的鼓点节奏才是关键。
下次遇到重要任务时,不妨想象自己是舞台监督:既要保证各个环节按时到位,又要维持团队的专注力。这种积极有序的筹备状态,或许就是“紧锣密鼓”最想传达的职场智慧。记住,紧迫感不该成为焦虑的源头,而是高效执行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