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ěi wǎ jié shéng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用的言词。
成语出处:《庄子·骈拇》:“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词非乎?而杨墨是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指没用的言词
繁体字形:纍瓦結繩
英文翻译:piled-up tiles and coiled ropes—redundant words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瓦:[wǎ]1.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2.用泥土烧成的:瓦盆。瓦器。3.姓。4.瓦特的简称。1秒钟做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wà]盖(瓦):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就等着瓦瓦(wǎ)了。
结:[jié]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结绳。结网。结彩。2.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活结。死结。蝴蝶结。3.发生某种关系;结合:结仇。结社。结为夫妻。4.凝聚;凝结:结晶。湖面结了一层冰。5.结束;了结:结账。归根结底。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6.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保结。具结。7.姓。[jiē]长出(果实或种子):树上结了不少苹果。这种花结子儿不结?。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又大又多。
绳:1.用各种纤维或金属丝拧成的条状物。2.特指木工用的墨线。引申指标准,再引申指按一定标准去制裁:绳墨。绳之以法。3.继续。
“累瓦结绳”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瓦片和绳子有什么关系?其实它的本意是指重复堆砌、做无意义的事,就像把瓦片一层层摞起来,或者把绳子反复打结。比如有人为了整理文件,花三个小时给文件夹贴标签,却忘了文件本身的内容更重要——这就是典型的“累瓦结绳”。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低效行为为何总在生活里出现?举个真实场景:同事小王为了做会议PPT,整晚调整字体颜色和边框粗细,结果汇报时发现核心数据有误。问题出在哪儿?过分追求形式完美,反而模糊了本质目标。就像成语里说的,瓦片堆得再整齐,房子没盖成也是白搭。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笨功夫”真的毫无价值吗?我曾在学画时反复练习排线,看似枯燥得像在“结绳”,但半年后突然发现手腕控制力明显提升。所以关键要看行为是否指向明确目标——当“累瓦”是为了打地基,“结绳”是为了织渔网,这些动作就有了实际意义。
现代人尤其容易陷入这个陷阱。刷手机时不停切换APP,看似在获取信息,实则像在沙滩上堆瓦片,潮水一冲就消失。这时候不妨自问:此刻的行为是向着目标前进,还是单纯在消磨时间?这种自我觉察,或许能帮我们跳出无效循环。
关于这个成语的争议点在于:怎么定义“无意义”?有人觉得每天记账是麻烦事,但对理财达人来说这就是必要积累。所以判断标准不在动作本身,而在它是否服务于个人成长或实际需求。就像农民反复捆扎稻草人,看似重复劳动,实则是保护庄稼的必要手段。
最后分享个观察:很多创新恰恰诞生于“累瓦结绳”的过程中。程序员调试代码时,看似在重复修改符号,突然某个瞬间就突破了技术瓶颈。这说明有些表面繁琐的事,可能正在为质变积蓄能量——当然,前提是心里始终亮着那盏指明方向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