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óng
  • luàn
  •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óng zǐ luàn zhū

成语解释: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成语出处:《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紅紫亂朱

英文翻译:Red and purple

红紫乱朱的意思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紫:1.红和蓝合成的颜色:紫红。青紫。玫瑰紫。2.姓。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朱:[zhū]1.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2.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3.姓。[shú]〔朱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 昭通县境。后立为郡。

成语评论

红紫乱朱”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其实是在比喻用杂色扰乱正色,引申为以邪乱正、真伪混淆的现象。比如有人用华丽的外表掩盖低劣的本质,或是故意制造混乱让真相难以辨别,都可以用这个词来描述。

举个例子:小明看到社交媒体上有人用夸张的标题吸引点击,点进去却发现内容毫无价值。他摇头感叹:“这些‘红紫乱朱’的营销手段,简直像给塑料花喷香水——看着鲜艳闻着香,但终究不是真东西。”这样的例子在现代信息社会尤其常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容易被“红紫乱朱”迷惑?其实这和认知规律有关——鲜艳的颜色比素色更抓眼球,夸张的表达比平实的陈述更容易传播。就像超市货架上最显眼的包装往往不是最健康的食品,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培养穿透表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艺术收藏领域,这个成语体现得尤为明显。曾有收藏家用三个月时间研究宋代官窑瓷器的冰裂纹特征,结果发现市面上80%的“古董”都是现代做旧工艺的产物。这种专业打假的过程,正是破解“红紫乱朱”的生动实践。

我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我们可以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观察表象特征,探究传播路径,多方求证信息,最终切中本质要害。就像用磁铁筛选铁屑,虽然金粉银屑同样闪亮,但真正的价值终会显现。

下次看到特别吸引眼球的信息时,不妨先深呼吸三次。给大脑一个缓冲时间,问问自己:这是真实的珍珠,还是涂了荧光剂的鱼目?这种思考习惯,就是我们抵御“红紫乱朱”的最佳护甲。

"红紫乱朱"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