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ng jì sì fāng
成语解释:纲纪:治理,管理。治理天下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綱紀四方
英文翻译:The four directions of ethics
纲:1.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最主要部分:提纲挈(qiè)领。纲举目张。2.古指大批运输货物的组织:花石纲。3.生物分类系统所用等级之一。在门之下,目之上:鸟纲。哺乳纲。
纪:[jì]1.纪律;法度:军纪。政纪。风纪。违法乱纪。2.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3.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世纪。中世纪。4.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纪以上为代,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做系(xì)。[jǐ]姓(近年也有读Jì的)。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纲纪四方”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描绘了一种秩序井然的场景。比如在企业管理中,老板常说:“咱们得先定好规矩,纲纪四方才能让团队不跑偏。”这时候员工就会明白——哦,原来是要先把制度框架搭好。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制定规则”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纲纪”二字暗含着动态调整的智慧。就像社区志愿者组织垃圾分类时,负责人说:“咱们既要按规章办事,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才叫纲纪四方。”这说明规范不是死的,而是能随着环境变化的活框架。
在家庭教育场景里也常能听到这个成语的变体。比如父母教导孩子:“家里定下的规矩就像房子的四根柱子,纲纪四方才能顶得住风雨。”这句话巧妙地把抽象概念具象化,让人联想到稳定结构带来的安全感。
有人疑惑: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发展,强调纲纪会不会限制创新?其实就像程序员写代码,既要有严谨的架构(纲纪),又要留出接口(四方)兼容新模块。某科技公司CTO就说过:“我们的开发守则必须纲纪四方,这样才能在框架内玩出创意。”这种辩证思维正是成语的现代演绎。
观察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我发现“纲纪四方”的核心在于寻找动态平衡。比如小区业委会改建停车位时,既要遵守物业管理条例(纲纪),又要兼顾不同业主需求(四方),这种既要...又要...的智慧,恰恰体现了成语的精髓。
当把这个成语放在历史维度观察更有意思。明朝张居正改革时推行的“考成法”,本质上就是通过纲纪四方来整顿吏治。但过度强调纲纪可能导致僵化,就像黄河治水,既需要堤坝约束,也要保留泄洪区——这个认知突破,让古老成语焕发出新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