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à shì zhāo xián
成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出处:《战国策 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繁体字形:納士招賢
英文翻译:seek out able men and receive them
纳:1.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2.接受:纳降。采纳。3.享受:纳凉。4.放进去:纳入正轨。5.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纳粮。6.姓。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纳鞋底子。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招: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应接:招待宾客。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同“着”。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纳士招贤”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组织或领导者主动吸纳人才的行为。比如一家初创公司为了突破技术瓶颈,老板亲自拜访行业专家,邀请他们加入团队——这就是典型的“纳士招贤”。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特别强调?答案在于,任何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都取决于“人”的质量。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招聘渠道这么多,主动招贤还有必要吗?”观察科技巨头的发展史会发现,苹果当年邀请乔布斯回归、谷歌挖角人工智能之父辛顿,这些关键决策都不是通过常规招聘完成的。主动出击往往能找到改变行业格局的关键人物,就像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广纳贤士,最终实现国家强盛。
如何在实践中做好纳士招贤?某生物科技公司的案例很有启发性。他们不仅提供高薪,还允许科研人员保留专利署名权,同时建立“失败创新奖励基金”。这种既给舞台又容错的文化,使得三年间顶尖学者数量翻倍。这说明真正的招贤不能止于物质条件,更需要创造让人发挥价值的环境。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纳士招贤正在发生有趣转变。十年前某位CEO告诉我:“我们只招现成适配岗位的人。”而如今更多企业开始奉行“先聚人,再定岗”的策略。就像特斯拉跨界引进火箭专家改进电池技术,这种打破常规的用人智慧,往往能碰撞出意料之外的创新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时代的纳士招贤有了新工具。某省会城市通过分析论文引用数据,精准定位海外科研人才,配合定制化政策吸引他们回国。这种数据驱动的“人才雷达”系统,让古代“三顾茅庐”的故事进化成了可量化的科学决策。
当看到越来越多企业设立首席人才官岗位,当地方政府把招才引智作为专项考核指标,这预示着人才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但真正持久的纳士招贤,或许更应该像栽种红杉林——不仅要引进大树,更要培育适合幼苗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