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míng xíng xiū
成语解释: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繁体字形:經明行修
英文翻译:be good both in character and scholarship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修:1.修饰:装修。修辞。2.修理;整治:修车。修桥补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3.写;编写:修函。修史。修县志。4.(学问、品行方面)学习和锻炼:修养。修业。进修。这学期多修了两门课。5.修行(迷信):修炼。修仙。6.兴建;建筑:修建。修水库。新修了一条铁路。7.剪或削,使整齐:修树枝。修指甲。8.指修正主义:反修防修。9.姓。10.长;高:修长。修竹。
“经明行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特别实在。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既要有扎实的学问,又得修养好自己的品行。不过问题来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光靠“会读书”或者“会做人”还够用吗?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一聊。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是公司里的技术大牛,编程能力全组第一,可每次开会都爱打断别人说话,同事关系搞得很僵。这就是典型的“经明”但“行不修”——能力再强,协作障碍反而拖累发展。反过来看,隔壁部门的老张待人接物如沐春风,但遇到专业问题总说“这事我不太懂”,时间久了大家对他的信任度也在下降。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不能专注发展其中一项吗?其实这就像骑自行车,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去年某互联网大厂裁员时,最先被优化的反而是几个高学历但沟通困难的工程师,而善于带团队的中层管理者即便技术稍弱却稳住了岗位。这说明职场对“复合价值”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现在很多家长既给孩子报奥数班,又送他们学围棋书法。这看似矛盾,实则暗合“经明行修”的智慧——硬技能培养思维深度,软修养塑造人格魅力。就像手机既要处理器强大,操作系统也得流畅,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好用。
如何做到两者兼得呢?我的个人经验是建立“学习-实践”的闭环。比如读完沟通技巧的书,第二天就主动主持小组会议;学完专业知识,试着用大白话讲给家人听。这种刻意练习能避免成为“书呆子”或“老好人”,让学识和修养真正长在身上。
说到底,“经明行修”不是要当圣人,而是追求一种平衡的生活智慧。就像做菜讲究火候,工作生活也需要在专业精进与为人处世间找到自己的节奏。当别人还在纠结“该拼事业还是搞关系”时,懂得二者交融的人已经走出了更宽阔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