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yàn zhǔ yì
成语解释: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
成语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經驗主義
英文翻译:empiricism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验:1.检查;察看:验血。验票。2.有效果:屡试屡验。3.证据;凭据:何以为验?
主: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预示:早霞主雨。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姓。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说到经验主义,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学术,其实它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就特别贴切——听别人说一百遍,不如自己亲眼见一次。为什么人们总强调“亲眼所见”?因为直接经验带来的感受更真实、更具体,就像有人告诉你榴莲臭,但只有尝过才知道它到底是臭还是香。
那经验主义是不是完全排斥理论知识呢?也不尽然。比如“吃一堑,长一智”这个成语,说的就是通过失败积累经验,进而转化成智慧。有个朋友创业时盲目扩张,结果资金链断裂,后来他总结道:“现在我才懂,生意场上的‘稳扎稳打’比‘快速扩张’靠谱多了。”你看,经验本身不会直接教你怎么做,但它能帮你把书本上的原则变成活生生的判断力。
有人会问:“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还需要事事亲身体验吗?”这时候“摸着石头过河”给了答案。前几年我做自媒体,完全没经验,只能边发内容边看数据,就像摸着河里的石头一步步试探。结果发现,粉丝更喜欢带故事性的干货,这和很多教程里说的“垂直领域专业化”其实不太一样。经验主义不是否定理论,而是用实践去验证和调整理论。
有趣的是,有些经验还能打破固有认知。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表面看是鼓励冒险,但换个角度想,它其实在说主动创造经验的重要性。去年我参加户外徒步,领队坚持要大家背三天的水,当时觉得多余。结果第二天山洪冲断补给点,这才明白:有些经验看似笨拙,却是前人用教训换来的保险栓。
在人工智能时代,经验主义有了新内涵。就像学游泳,看再多教学视频,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换气。但现在的VR技术已经能模拟呛水的感觉,这说明间接经验也在进化。不过有个朋友说得妙:“虚拟现实能教你怎么动胳膊腿,但真正游起来时,水流的触感和心理的紧张感,还得亲身经历。”这或许就是经验主义的永恒价值——它让认知从二维的知识点,变成三维的生命体验。
最后想到个有趣的现象:老一辈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年轻人则爱用搜索引擎。其实这两者可以互补。就像导航软件能告诉你最短路线,但当地人才知道哪条巷子里的桂花糕最香甜。经验主义教会我们的,或许就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既要善用工具,也要保持亲自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