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guǐ fén gāo
成语解释: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不停地工作或学习
繁体字形:繼晷焚膏
英文翻译:Jidi burning ointment
继:1.继续;接续:继任。相继。中继线。前赴后继。2.继而:初感头晕,继又吐泻。3.姓。
晷:1.日影。比喻时间:日无暇晷(整天没有空闲的时间)。2.日晷。
焚:烧:焚香。玩火自焚。忧心如焚。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继晷(guǐ)。2.糊状的东西:牙膏。药膏。3.中成药剂型之一。在常温时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可分为内服膏、外贴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使润滑:膏车。2.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膏笔。
“继晷焚膏”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点着灯烛到天亮”,形容人拼命学习或工作。比如,小王为了准备高考,连续三个月每天学习到凌晨两点,室友都笑他“把台灯当太阳用了”——这不就是典型的继晷焚膏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拼真的有必要吗?其实关键要看“烧灯油”的目标值不值。就像程序员老张赶项目时连轴转三天,虽然累得眼圈发黑,但成功帮公司拿下千万订单。这种有明确价值的努力,和漫无目的的瞎忙活完全是两回事。
现代人生活中其实藏着不少“隐形灯油”。地铁上看电子书的白领,凌晨四点给娃冲奶粉的新手爸妈,周末泡实验室的研究生——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种精神。不过我个人觉得,灯油要省着点用,毕竟身体不是永动机,通宵后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可能反而不如正常作息。
或许你会好奇:古人没有电灯,怎么做到“焚膏继晷”?其实这个成语诞生在油灯时代,反而更显珍贵。就像苏轼在《夜读》中写的“挑灯夜读未觉疲”,那时灯油金贵,肯彻夜苦读的才是真学霸。放到今天,我们虽然有了24小时不灭的LED灯,但专注力和古人相比未必更胜一筹。
最后说个冷知识:现代科研发现,人体夜间褪黑素分泌高峰在23点到凌晨3点。这提醒我们,继晷焚膏固然可敬,但顺应生物钟可能事半功倍。就像马拉松选手既要坚持奔跑,也要懂得分配体力,工作和生活何尝不是一场耐力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