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g luó chóu duàn
成语解释: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京城地方的局面越大,人的眼皮子越薄,金子是黄的,银子是白的,绫罗绸缎是红的绿的,这些人的眼珠子可是黑的,一时看在眼里,议论纷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主语、定语;泛指丝织品
繁体字形:綾羅綢緞
英文翻译:silk and satin
绫:丝织物的一种。用桑蚕丝或桑蚕丝同人造丝交织而成。质地较缎轻薄。
罗:1.捕鸟的网:罗网。天罗地网。2.张网捕(鸟):门可罗雀。3.招请;搜集:罗致。网罗。搜罗。4.陈列:罗列。星罗棋布。5.一种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张网状物,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绢罗。铜丝罗。把面过一次罗。6.过罗:罗面。把面再罗一过儿。7.质地稀疏的丝织品:罗衣。罗扇。轻罗。绫罗绸缎。8.姓。9.用于商业,12打(144件)为1罗。[英gross]
绸:丝织物的一种。用蚕丝或化学纤维织成的平纹织物或平纹作地的提花织物。质地细密。如塔夫绸、双宫绸等。
缎:丝织物的一种。用蚕丝、人造丝织或两者交织,以缎纹或缎纹作地提花织成。质地厚密,表面光滑而富有光泽。是中国特产。
“绫罗绸缎”这个词听起来就自带贵气,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古代大户人家办喜事时,宾客们个个身着绫罗绸缎,连丫鬟的衣角都绣着金线。这说明什么?——这成语重点不在布料本身,而在用“精致材质”衬托“身份地位”。
有人问:“现在谁还穿绫罗绸缎啊?这成语过时了吧?”其实不然。比如某品牌发布会上,设计师用真丝提花面料搭配现代剪裁,台下观众窃窃私语:“这衣服看着就像绫罗绸缎似的”。看,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依然能用来形容高端质感,只是更侧重视觉效果的“精致感”而非实际材质。
有意思的是,当代人用这个词时往往带着调侃。朋友见我穿新买的羊绒大衣,打趣道:“今天穿得跟绫罗绸缎似的,要去走红毯?”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对品质的认可,又消解了传统语境里的阶级意味,反而显得亲切幽默。
不过有个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现在形容奢华时,更多人会说“大牌”“高定”而不是“绫罗绸缎”?个人认为,这反映出物质丰裕时代,人们更关注品牌背后的文化符号,而非单纯的材料价值。就像年轻人攒钱买设计师联名款,要的不是丝绸本身的触感,而是那个标签带来的身份认同。
最后分享个小观察:某次在博物馆看到明代命妇服饰展,那些真正用绫罗绸缎制作的衣裳,在玻璃柜里反倒显得朴素。原来时间会消解华服的张扬,留下的只是织工巧思——这或许提醒我们,任何时代的“奢华”终究会褪色,但工艺传承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