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g kǔn suǒ bǎng
成语解释:用绳索捆绑
成语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2章:“他们都被绳捆索绑,在村民的前面站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抓人
繁体字形:繩綑索綁
英文翻译:truss up
绳:1.用各种纤维或金属丝拧成的条状物。2.特指木工用的墨线。引申指标准,再引申指按一定标准去制裁:绳墨。绳之以法。3.继续。
捆:1.用绳子等把东西缠紧打结:捆行李。把麦子捆起来。2.捆成的东西:秫秸捆儿。3.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捆柴火。
索: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索。绳索。麻索。绞索。铁索桥。2.姓。3.搜寻;寻找:搜索。遍索不得。4.要;取:索取。索还。索价。5.孤单:离群索居。6.寂寞;没有意味:索然。
绑:用绳、带等缠绕或捆扎:绑担架。把行李绑在车架子上。
“绳捆索绑”这个成语,你听过吗?乍一听像是描述人被绳子五花大绑的场景,但它的实际含义可没那么简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词的用法和背后的深意。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里的小王做事总是拖泥带水,领导实在看不下去,直接给他定了个“每日任务清单”,要求必须按表操课。同事老张见状打趣:“小王现在可是绳捆索绑啊!”这里的“绳捆索绑”不是真用绳子绑人,而是形容被严格约束的状态。
核心问题一:绳捆索绑只能用来描述物理上的捆绑吗?当然不是!成语的妙处就在于能跨越具体场景。比如家长给孩子制定密密麻麻的补习计划,老师把课堂纪律管得密不透风,甚至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日程提醒,都能用这个词来形容——看不见的绳索,往往束缚得更紧。
有个有趣的发现:古人用这个词多指被动受制,但在现代职场中,有人反而主动寻求这种“束缚”。比如自由职业者老李主动报名时间管理课程,他说:“没点绳捆索绑,我这懒骨头根本支棱不起来。”这倒给成语添了层新意——适度的约束反倒成为进步的阶梯。
核心问题二:这个词是褒是贬?语境决定色彩。当形容不法分子被警方制服,自然是褒义;若用来吐槽过分严苛的规章制度,就带着批评意味。好比烹饪时的火候,大火猛烧能快速煮熟,但控制不当也会烧焦——约束的尺度才是关键。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手机里的各类APP用算法把我们捆在信息茧房,社交软件的红点提示像无形的绳索拽着人不停刷新。不过转念想想,学会在这些绳索中保持平衡,或许正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下次看到幼儿园老师用彩色丝带教孩子排队,或是公园里风筝爱好者调试牵引线时,不妨观察他们如何与“绳捆索绑”共处。束缚与自由这对老冤家,倒也在生活中跳着永恒的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