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ō
  • shǒu
  • suō
  • j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ō shǒu suō jiǎo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縮手縮脚

英文翻译:shrink with cold

缩手缩脚的意思

缩:[suō]1.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紧缩。缩短。热胀冷缩。这布下水也不缩。2.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不伸出:乌龟的头老缩在里面。3.后退:退缩。畏缩。谁也不许往后缩。[sù]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砂仁的一个变种,叶子披针形,花白色,蒴果绿色。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缩:[suō]1.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紧缩。缩短。热胀冷缩。这布下水也不缩。2.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不伸出:乌龟的头老缩在里面。3.后退:退缩。畏缩。谁也不许往后缩。[sù]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砂仁的一个变种,叶子披针形,花白色,蒴果绿色。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成语评论

说到"缩手缩脚"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小猫试探着碰热水杯的画面。但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其实随处可见——比如新员工小张上周开会时,明明想到了解决方案,却因为担心说错话,最终只是跟着点头附和。这不正是职场版的"缩手缩脚"吗?

为什么我们明知道该行动时反而会畏首畏尾?关键在于风险预判的失衡。就像学骑自行车的新手,总想着"摔倒了怎么办",反而忘记"保持平衡就能前进"。这种心理机制原本是进化赋予我们的保护伞,但在现代社会的复杂情境中,常常变成束缚手脚的绳索。

有趣的是,适当"缩手缩脚"未必都是坏事。去年帮朋友装修房子时,我坚持要多看几家建材市场比价。朋友觉得我太保守,结果最后省下的预算刚好够买套智能家居系统。这说明关键要区分"谨慎"和"怯懦"——前者是带着思考的暂停,后者则是被恐惧支配的退缩。

观察身边那些既稳妥又有突破的人,他们往往掌握着"收放自如"的节奏。就像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姐,疫情期间别人都减少备货,她却逆向推出外卖套餐。问起秘诀,她说:"该抻面的时候手腕要稳,该翻面的时候动作要快。"这朴实的生活智慧,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如何在风险与机遇间找到平衡点。

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统计:参与创新项目的团队中,那些每周固定安排"冒险时间"的小组,整体效率反而比横冲直撞的团队高出30%。这提示我们,给"缩手缩脚"划定边界,就像给风筝系上丝线,看似约束实则能飞得更高。下次当犹豫不决时,不妨给自己设个"三分钟勇敢时限",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缩手缩脚的造句

  1. 造句 他这人胆小,干什么事都缩手缩脚的。
  2. 造句 缩手缩脚: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3. 造句 改革开放中我们应大胆尝试,不应画地为牢,缩手缩脚。
  4. 造句 我们组长做工作很有魄力,从不缩手缩脚的。
  5. 造句 咱们这还在缩手缩脚左顾右盼的时候,人家已经大刀阔斧的干了。
  6. 造句 思想上框框太多,行动上必然缩手缩脚。
  7. 造句 做事不能缩手缩脚,应该勇敢向前。
  8. 造句 小丁说话吞吞吐吐,工作也缩手缩脚的,令人大失所望。
  9. 造句 他嘴上说敢说敢做,但实际做时就缩手缩脚的。
  10. 造句 我的意思是,法官怎么变得这样缩手缩脚.

"缩手缩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