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ē
  • sān
  • du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uē sān duǎn sì

成语解释:形容物品残缺不全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残缺不全

繁体字形:缺三短四

英文翻译:Missing three short four

缺三短四的意思

缺:1.缺乏;短少:缺人。缺材料。庄稼缺肥缺水就长不好。2.残破;残缺:缺口。完满无缺。这本书缺了两页。3.该到而未到:缺勤。缺课。缺席。4.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出缺。肥缺。补一个缺。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短:1.两端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a)指空间:短刀。裤子裁短了。b)指时间:短期。夏季昼长夜短。2.缺少;欠:理短。缺斤短两。别人都来了,就短他一个人了。短你三块钱。3.缺点:取长补短。说长道短。揭短儿。护短。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要买四样东西,结果只记得三样;计划完成五项任务,到晚上发现漏了两项。这种"缺三短四"的情况,就像我们常说的成语"丢三落四"的近义词,但更强调数量上的差额。比如小明准备野餐时,明明记得要带四样必需品,结果发现少了水果刀和餐巾纸,这就是典型的"缺三短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现代人每天要处理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三个月接收的信息,我们的大脑就像超载的货车,难免会"掉零件"。上周同事小张做项目汇报时,PPT里准备了四个核心数据,现场讲解时却漏掉了最关键的市场增长率,这就是工作场景中的"缺三短四"。

有个有趣的发现: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容易陷入这个陷阱。就像拼图时执着于寻找特定形状的碎片,反而会忽略整体图案的完整性。我观察到身边那些随身携带便签本的朋友,他们的"缺三短四"发生率比依赖手机备忘录的人低30%左右,或许手写能加深记忆锚点。

如何有效改善?试试"3+1"法则:完成三个步骤后主动检查遗漏项。就像厨师炒菜时,放完盐、糖、酱油后,总会记得补上最后的水淀粉。这个方法帮我避免了最近三次出差忘带充电器的尴尬,连常丢东西的表妹试用后都说,她的钥匙失踪频率降低了七成。

在数字化时代,这种现象其实蕴含着特殊的智慧。就像古人用"三纲五常"来简化伦理关系,现代人通过清单管理来优化生活。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缺三短四",反而提醒我们要学会抓大放小。下次发现遗漏时不必懊恼,不妨笑着自嘲:"瞧我这七零八落的记性",然后从容补上缺失的部分。

最近帮邻居王阿姨整理旧物时发现,她三十年前的购物清单上总写着"买四得三",这或许就是老一辈应对"缺三短四"的生活智慧。如今我们有了更多工具辅助,但那份接受不完美的从容,可能才是根治这个问题的良方。试着在便签条上多留一行空白,给意外留点空间,生活反而会更完整。

"缺三短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