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ó
  • jué
  • k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uó jué yī kōng

成语解释: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成语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0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羅掘一空

英文翻译:Dig a hole

罗掘一空的意思

罗:1.捕鸟的网:罗网。天罗地网。2.张网捕(鸟):门可罗雀。3.招请;搜集:罗致。网罗。搜罗。4.陈列:罗列。星罗棋布。5.一种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张网状物,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绢罗。铜丝罗。把面过一次罗。6.过罗:罗面。把面再罗一过儿。7.质地稀疏的丝织品:罗衣。罗扇。轻罗。绫罗绸缎。8.姓。9.用于商业,12打(144件)为1罗。[英gross]

掘:刨;挖:掘地。临渴掘井。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空:[kōng]1.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2.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3.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kòng]1.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2.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3.亏欠:亏空。[kǒng]古同“”,洞。

成语评论

有人问,“罗掘一空”这种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到底用在什么地方合适呢?举个例子:村里唯一的水井被过度开采,连最后一点泥浆都被抽干,村民只能叹息:“这片土地真是被罗掘一空了啊。”你看,它形容的是资源被彻底耗尽、再无余地的状态。

那成语会不会过时呢?其实不然。比如一家公司为了短期利益,把长期积累的客户信任消耗殆尽,员工摇头说:“市场还没回暖,咱们的老本行都快被罗掘一空了。”这种用法既保留古意,又能贴切描述现代问题。

有人疑惑:“这和‘竭泽而渔’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罗掘一空”更强调主动搜刮的过程——就像有人拿着网兜和铲子,把池塘里最后一尾鱼、最后一颗螺都挖走,连生存的机会都不留。而“竭泽而渔”侧重结果,两者微妙差异恰好体现汉语的精准。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警示资源管理。老家曾有片竹林,村民砍竹不育苗,三年后整片山秃了。老人常说:“前人罗掘一空,后人只能喝西北风。”现在想想,这不就是可持续发展和寅吃卯粮的生动对照吗?

再举个反例:某古镇开发旅游时保留传统手工艺,限制每日游客量。导游介绍:“我们可不想把文化底蕴罗掘一空,得让子孙也能看见活的历史。”这种克制反而让当地旅游业十年不衰,印证了适度开发的重要性。

当你在生活中发现某个领域被过度消耗时——无论是人际关系中的情感透支,还是工作中的创意枯竭——不妨用“罗掘一空”来敲个警钟。毕竟,留有余地才能细水长流,这是古人早就参透的智慧。

"罗掘一空"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