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ěi rú guān yù
成语解释: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繁体字形:美如冠玉
英文翻译:as beautiful as the jade ornament of a cap -- a handsome man
美: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美。这里的风景多美呀!2.使美丽:美容。美发。3.令人满意的;好:美酒。价廉物美。日子过得挺美。4.美好的事物;好事:美不胜收。成人之美。5.得意:老师夸了他几句,他就美得了不得。6.姓。7.指美洲:南美。北美。8.指美国:美圆。美籍华人。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美如冠玉”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夸人长得特别好看?没错!它原本用来形容男子容貌俊美,像帽子上的美玉一样光彩夺目。比如:“他一身白衣站在桥头,眉目如画、气质清冷,当真美如冠玉。”这里的“冠玉”指古代男子帽子上镶嵌的玉石,既突出外貌,又暗含身份尊贵。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只能用来夸男生吗?其实不然。虽然成语起源偏向男性审美,但现代用法更灵活。例如写小说时,可以形容女性角色:“她一袭红衣策马而来,发间金冠熠熠生辉,竟比男子更添几分美如冠玉的英气。”这种反传统的用法反而能制造新鲜感。
为什么古人用“玉”比喻美貌?这背后藏着文化密码。玉石在古代象征品德与修养,《礼记》里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所以“美如冠玉”不只是夸颜值高,还隐含着对人物内在气质的赞赏。比如描述世家公子:“旁人只道他美如冠玉,却不知其博览群书、胸有经纬,实乃真正的如玉君子。”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自带“古风滤镜”,用在现代语境里需要巧妙转化。与其硬夸同事“你今天美如冠玉”,不如用在创作中:“她设计的汉服嫁衣,金线绣纹如流动的星河,让人想起古书中美如冠玉的传说。”这样既保留韵味,又符合当代表达习惯。
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和“貌若潘安”“颜如宋玉”形成微妙差异。后两者特指历史美男子,而“美如冠玉”更侧重整体气度的刻画。试比较:“新科状元游街时,围观百姓惊叹其美如冠玉”(强调整体风采)与“戏班小生眉眼精致,活脱脱一个当代潘安”(突出具体相貌)。
当我们在文字创作中遇到这类成语时,不妨先思考:是追求画面感,还是传递文化意象?比如历史小说中,用“美如冠玉”能快速建立人物形象;而现代网文里,可能更适合拆解成“像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美少年”这样更直白的描写。语言就像活水,懂得因地制宜才能让传统焕发新生。